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儿时的筵席

西南商报 2017-06-07 00:00 大字

罗元彬(四川兴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尚不富足,但举凡大凡小事还是要兴办的。那时农村的酒筵,大体分为三种:一是男婚女嫁,二是晋十做寿,三是丧葬。看似简单的筵席却蕴藏着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乡邻们的俗语别有一番风味,说法便与饮食有关了——吃女酒叫做“吃喜糖”,吃男酒称为“吃喜酒”,吃寿酒称作“拈猪儿粑”,丧葬宴叫做“吃坨子肉”。这些称谓中,蕴含着农村悠久的习俗。

但凡乡邻过事,左邻右舍一齐凑拢,相帮着主人家里外打点大小事务。提调、厨师、礼簿是酒席的重头角色,余外烧茶摆酒、锅碗瓢盆、油烛灯亮、收洗摆设……各项执事概不能少。大体来说,主人家事先约定乡邻里较有威望、表达能力强的人士一、二人充当提调总管,一切事务任由总管安排。厨师也是地方上陆续培养的得力干将,负责着酒筵上菜肴的置办问题,因此主人也势必事先约好。其余人等,由提调总管按照前来相帮的乡邻各自的“特长”安排相关的琐务。

随礼随的不是物质,是情谊;赴宴吃的不是酒食,是礼仪。但凡与主人家沾亲带故,礼品要略微显得厚重些。余外皆是“顺水人情”。那时的“顺水人情”也是依据办事特点而随礼的。因为经济条件差,所以一般过事收到的实物居多。倘是“吃喜糖”,随礼者多半送上一匹布或是毛巾、袜子、瓷盆之类的用品;倘是“吃喜酒”,随礼者或送上二斤白酒、三五斤黄豆、花生之类的食物。至于“寿诞”和“丧酒”,随礼的方式就五花八门了——大抵价值在当时就五至十元之间。主人不图收礼,图的是人气。酒席也是分外讲究的。阔敞的院坝里,早在提调管事的支派下,齐整整地安放了八张八仙桌,每张八仙桌四周放置四条高板凳。桌子的摆放要求缝隙必须与房屋成平行线,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提调管事宣布可以入席以后,客人们相识的三三两两互相推让着捡一个座位坐好,再互相观察着同席的人,将年长的让到上位,其余依次坐好。酒倌儿提出酒来,每桌一瓶白烧酒分发完毕,跑堂的再端着茶盘奉上菜肴。那时的菜肴非常讲究,大凡婚宴寿宴必须“丰盛”的——其实就是“九大碗”。头碗是“粑粑肉”,老家人们称为“捆煎丸子”。这是农村筵席的主菜,必不能少。余外酥肉、豆腐、粉蒸、烧白……不一而足,凑足九大碗。菜上齐以后,客人们才开始启瓶喝酒。开启酒瓶也是有讲究的——上下不提壶,左右不敢动。因此,开瓶倒酒是上位长者的特权。坐在首席的长者将酒倾倒在陶碗内,先抿一口,然后顺时针地递给下一位,大家就这样循环着喝。走完一圈,客人们才在一片“请请请”的礼让声中动筷子吃菜。认识的、不认识的,年长的、年轻的客人们便在这种互相谦让的氛围中一边喝酒一边攀谈了起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年轻的吃得急,放下饭碗后,必要等着长者吃过了才一起离席,谁也不会先走。

不同性质的筵席自然有不同的特色:“喜糖宴”和“喜酒宴”除了正席上的“九大碗”之外,还会有一二盘糖果、花生之类的零食;寿宴在“九大碗”之前会有一个“喝茶”的过程——即所谓“拈猪儿粑”。一个个猪儿粑油光满面,隐约可见包在里面的黄糖或者肉馅。虽然面粉比较粗糙,大家围坐在席上吃起来却分外有味道。因为在拈猪儿粑之前必须将筷子放茶水里打湿了才免得粘住,所以农村称吃猪儿粑叫做“请茶”。“请茶”和“请酒”一样,也是讲究长幼有序的。倘若有随带入席的小孩子不懂规矩,先动了筷子,席下是会受到家长严厉批评的。那时的物质不丰裕,所以宴席上极少出现鸡鸭鱼,多数以猪肉、豆腐为主。

这便是八十年代农村的筵席,其时物质并不丰裕,人们却在互相帮衬中礼让着置办着一场场欢乐的筵席——谁也不觉得厌烦。因为每一次随礼随的是质朴,每一次赴宴享受的是亲切。

新闻推荐

共乐镇:“三举措”抓实“三全”行动

本报讯(丁顺方)为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党建引领,近日,兴文县共乐镇以“三全”行动为契机,扎实有序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员参与。共乐镇党委政府以动员会为起点、服务群...

兴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兴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儿时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