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培智班的语文教学

宜宾晚报 2016-06-02 20:11 大字

屏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钟素兰

摘要:语文是以生活为根基的,语文与生活同在。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文本的生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气息,文本与生活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将来回归社会,能够独立生活。

关键词:培智班 语文 教学

什么叫语文呢?叶圣陶先生给它下的定义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了。生活与语文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确实,语文作为与日常生活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培智学生来讲,除了激发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在教学中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走进文本,深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我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上海辅读教材《实用语文》。这套教材每册都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与生活有联系。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不做深挖掘,学生得到训练是有限的。如在教学《男 女》这课时,教材是通过看图让学生感知男女外貌、穿着的不同,认识“男、女”两个生字。再通过听老师读词语,找图片,找听到的词语,读词语系列练习来巩固认识的两个生字。最后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性别。我在设计这课时重点在“男”字上作深挖掘,把它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拍摄了班上男女同学不同衣着的日常照片,做成课件。学生一看到课件中是熟悉的人,兴趣一下子上来,较好的感知了男女外貌、穿着的不同。我再出示文本图片进行巩固认识,引出“男、女”两个生字。板书“男”字的时候,我故意抬高声调提示:“请看老师写这个男字哦,我先写一个“田”字,田地的田,再写一个“力”字,力气的力,“男”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接着,我用故作迷惑问学生:“在田里出力气干活的,通常是男人还是女人呢?”学生们不假思索,齐声回答“男的。”我相机强调:“男人的力气大,在田里出力气的就是男的。”一下子,学生们对“男”这个生字印象深刻。接着我问“男人的在田里干活,女人在家做什么呢?”因为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经过回忆自己妈妈在家的日常,学生们回答:做饭、织衣服、带弟弟……我顺势再问:“看来爸爸跟妈妈比较,爸爸的力气大!男同学跟女同学比较,谁的力气大?”“男同学的力气大。”“男同学力气大能欺负女同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不能!”《男 女》这课的生活元素就这样被深挖掘了。

二、直观呈现,营造课堂教学的生活气息

智障生由于生理的障碍,很难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因此要在课堂中营造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早上好 再见》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个文明礼貌用语,知道在何时何地使用,我把课堂进行了转移。一大早,在学生刚醒时我就站到了他们的床前,微笑着向他们问好“***,早上好!”也让学生跟着我说“钟老师,早上好!”。离开时,我自然地对他们告别“***,再见”。他们也对我说“钟老师,再见!”转移地点,直观呈现教学的内容,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等地方我又对他们进行训练。最后,回归课堂进行情景再现、角色表演。此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到了。

三、技能训练,让语文用于生活

生活语文的内容虽然多数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智障生往往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很难理解文本的内涵。对此,教师就要在教学时不忘同步进行生活技能的训练,让语文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洗手》这一课,上课前,我准备好了装水的脸盆、肥皂、毛巾,现场为同学们示范了怎样科学洗手。随即,我带着他们到盥洗室,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接下来几天,我进行跟踪指导,反复训练,帮助他们掌握了洗手的科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

语文是以生活为根基的,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并存。培智班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挖掘文本的生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气息,文本与生活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将来回归社会,能够独立生活。

新闻推荐

屏山教育系统工会干部展风采

晚报讯为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展示教育工会干部风采,提高教育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6月3日,屏山县教育系统工会干部“秀我风采,展我魅力”风采展评活动在该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县中学的17名工会干部参...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