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酿醋人 让好故事发了酵
任祥勇(右)向顾客介绍屏山“套醋”。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在11月19日—23日举行的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期间,宜宾屏山县的套醋没有精巧的包装,没有华丽的广告展板,仅在展位背后的墙上讲了一个故事,却吸引不少游客驻足。闻一闻,除了酸味,还有说不上名堂的其他味道,是中药?摇一摇,比其他酿造的醋要稠很多,基本是不透明的。老板任祥勇介绍,这醋的配方来自老君山的高僧,已经传了好几代,只有在屏山县能买得到这种醋。
好故事品牌打造独树一帜
“我们家距离老君山不到10公里,山里既有老君庙也有佛祖庙。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山上修道的人就随手扯些草药煎煮来喝。后来他们想到,每次煮也是麻烦,遇到季节不对,手头还难以找到对症的草药。而醋是经常要吃的调味品,何不在酿醋的时候加入一些中草药,不仅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并且保存时间长,随需随取。”任祥勇听老辈人这样讲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看到村民也常常为一些常见病所苦,就把方子传了出来。“所以后来的屏山县国营酿造厂的配方也都是沿用了他们的。”
任祥勇一家从爷爷开始就在酿造厂工作,爸爸还是技术骨干。由于醋里加入了板蓝根、车前草、鱼腥草等药材,具有止咳嗽、治感冒、消饱胀等作用,最受金沙江沿河两岸的宜宾、云南等高湿环境的船工等民众喜欢。
“后来厂子倒闭了,但配方没有失传,包括我家在内,屏山县出现几家私营企业,都做这种套醋。”任祥勇介绍,“我们家创的品牌叫‘独手\’,因为父亲大概10多岁时出了事故,只有左手了,仍然坚持纯手工的制醋工艺养活全家,很不容易,取这个名字,也是为纪念他。很多街坊邻居都是吃我们家的醋长大的,应该知道‘独手\’的含义是什么,现在的客户也都是老主顾居多,似乎就成了家乡的味道的一部分了。有些过年后要出去打工了,一定得带十几斤走,到了地方,连分带吃,一个月就完了。”
好手工坚持一贯酿造品质
“手工酿醋很费脑子,因为每一批醋做的时候,原料质量、气候条件等都不一样,每个环节都要时刻注意。比如发酵时候,如果温度、湿度不对,就出不了醋。翻坯也不能用机器代替,因为它是一环套一环,程序很多很严密,所以叫‘套醋\’。”任祥勇告诉记者,虽然人力投入很大,但他还是希望能把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通过上网查其他名醋,如山西陈醋、阆中保宁醋等网页,任祥勇发现工艺大同小异,关键还是在原料以及配比。“比如山西醋用高粱,我们用大米和麦麸。如果想醋的口感更醇厚,就在酿出后多放置一段时间,跟窖藏酒的原理类似,让其中一些物质充分氧化。我们卖的陈醋,至少要放置3个月。是否让醋更粘稠,取决于在‘淋醋\’环节对二道、三道醋的处理,我们是把它们作为下一次制醋的母水,有的则装罐为成品醋。后者产出更多,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品质。”
手工酿醋的产量不及规模化的工业酿造厂,再加上近年来成本也连连上涨,以前1块钱一公斤的中药材,现在价格已翻了四五倍。“所以我在定价上就很小心,每斤卖10元—12元,比普通醋贵一些。不过人们多花一点钱,吃到好醋,还是划得来。”
“现在市面上功能醋挺多的,有的加了铁、锌、钙等。屏山县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区,所以我们正在研制富硒晒醋。”任祥勇介绍,富硒说的是功能,“晒醋”则打的是怀旧牌。“以前的醋放在大水缸里,露天晒制,所以叫晒醋。年轻人不懂,老辈子一听就知道。”继往开来,任祥勇也希望有自己的品牌故事,在坚持匠人精神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从而让屏山这一特产能够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沉睡在水里的乌木。从马湖流出清冽的水。马湖湖心的海马石。王伟摄马湖边的油菜花。王伟摄云雾缭绕的马湖。王伟摄乌木马湖水下的宝贵财富“670万元第一次…...
屏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屏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