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族属是夷族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6-15 19:21 大字

古僰侯国

商代末的最后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强盛起来了,逐渐成了西方诸候的新盟主。周武王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与商军大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尚书·牧誓》载:“庸、蜀、羌、微、髳、卢、彭、僰八国联军‘八个部落\’皆蛮夷戎狄族,统称为僰人”。而僰人头领组织了川南宜宾一带的汉、苗、土、客家等族别的民族参战均为希慕遮统领,希慕遮在牧野之战中大获全胜,称霸于希慕古格……

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为“西方之戎”,属氐羌族群。僰融为夷,古代僰人的族属,有氐羌说、僚说、濮说等不同说法,笔者考证认为,僰人是金沙江流域的土著居民,他们接纳了其他民族形成了今天的夷族。 

僰侯国传奇

僰人悬棺内的秘密  

文/苏杰兵

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为“西方之戎”,属氐羌族群。僰融为夷,古代僰人的族属,有氐羌说、僚说、濮说等不同说法,笔者考证认为,僰人是金沙江流域的土著居民,他们接纳了其他民族形成了今天的夷族。一是从地域空间看,当年僰人活动的地区就是今天夷族地区。查阅汉文史籍,对西南各少数民族以“僰”相称的约有28种。除宜宾的僰侯国外,便是金沙江北岸的邛部(僰)和南岸的滇部(僰)势力最大。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二是夷族的自称、他称不下100余种,主要有诺苏拨(僰)、纳苏拨(僰)、聂苏拨(僰)、改苏拨(僰)、撒尼拨(僰)、阿细拨(僰)等等。

僰侯国传奇

商代末的最后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强盛起来了,逐渐成了西方诸候的新盟主。周武王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与商军大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尚书·牧誓》载:“庸、蜀、羌、微、髳、卢、彭、僰八国联军‘八个部落\’皆蛮夷戎狄族,统称为僰人”。而僰人头领组织了川南宜宾一带的汉、苗、土、客家等族别的民族参战均为希慕遮统领,希慕遮在牧野之战中大获全胜,称霸于希慕古格(今西安)。 

经过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西周为巩固奴隶制政权,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僰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部落酋长董(董嘉义)氏被封为僰侯,建立了僰国,僰国的管辖范围为蜀南宜宾及云南东北部部份地域。《无和郡县志》载:“戎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僰国也”。 

僰侯庙建于宜宾城东3公里的白沙湾长江之滨。史籍记载,宜宾为古僰侯国,在秦汉前是僰人聚居中心地。殷末,周武王伐纣,僰人参加河南孟津大会,誓师牧野,助周灭殷有功,封为僰侯。此庙建年不详,据“重修古都会庙碑记”载,现在的建筑物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建。庙为木结构建筑,门用石条建成,门额有“古都会庙”,两面加楹联:“随周武伐殷商以还,受侯封而世袭;看龙山与凤首并峙,蔚僰道之人文。”惜上联已毁。这是研究古僰人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三国时,蜀汉在马湖地区设马湖县、雷波设潜街县。《旧唐书·地理》载:马湖有董蛮董春乌部。《宋史·叙州蛮传》载:“董蛮在马湖江、古僰侯国也,唐羁縻驯、骋、浪、商四州之地,其酋董氏。宋初有董春惜者贡马,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王子”。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是蜀汉政权于今屏山县设安上县、新市镇设新道县、马湖有马湖县。唐代马湖又记作“天池”,金沙江宜宾金阳段沿称马湖江,驯、骋、浪、商四州之地则在以“天池”为中心的马湖江岸,即今屏山、绥江、雷波、美姑、金阳、永善一带。同时在今安边设有“马湖镇”,疑为朝廷专事“马湖蛮”。元代地方政权为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宣抚司或宣慰司直属行省。  

僰侯国已存世近3000年,在经历了漫长的抗争与炫目的灿烂之后,僰人的黄昏传奇般地降临了。一场血腥地剿杀,一场刀光剑影暗淡了,一阵角鼓争鸣远去了,这个奇特的民族,也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地消失了。留下了一曲悠长而凄惨的挽歌和一大堆后人难解的谜团。 

僰人悬棺内的秘密  

悬棺葬,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北、陕西、重庆、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市都有分布,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也先后发现过。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夔越、百濮、僚人、僰人(都掌人即夷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但是,走过来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后,今天地球上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悬棺就只剩下宜宾珙县等地僰人悬棺了。不知这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历史的必然。 

据西南方山地民族游耕文明的迁徙、地域、融合和夷族谱系,不难破解这个谜团。其理由:

一、其一“僰侯”系夷语。“僰侯”最早系人名,后来人名变地名。“僰侯”,是今大小凉山夷族的主要远祖称诗普尼温。大小凉山夷族分为古侯、丘尼两大支系,而“僰侯”是分衍于丘尼支系。在丘尼支系中又分衍出吉木亚支。吉木共生了七个儿子,“僰侯”就是这七个儿子中的长子,凉山夷族称其为“吉木博侯”,即“僰侯”。“博侯”和“僰侯”的读音至今相差不大。“僰侯”,后来生有三个儿子:长子“羿子“;次子“侯指”;三子“巴哈”;因夷族是父子联名制,“僰侯”的三个儿子一般都称为“博侯羿子”、“博侯侯指”、“博侯巴哈”支。其二古僰侯国的后裔——“博侯羿子”、“博侯侯指”、“博侯巴哈”支。今大小凉山的夷族中 “僰侯”的后裔,约占凉山夷族总人口的30﹪以上。

二、其一“博侯羿子”支,今主要居住在四川雷波、越西、甘洛、金阳、马边、汉源和云南永善等地,这一支人口最少。这支部落因“死不改姓、活不跪下”,千百年来一直姓“羿子”,夷语称“所曲” 汉姓曲、白 ;“结自”汉姓马、丁、贾。博伙3-吉子(羿子)-吕莫-尔几-当牛-兹色2-阿冻4-阿尔-阿额-字子-诸举-洛比-资尔-勇特-井俄-解吉-几子-吉克5-吉古-普迪2-解华-阿金-峨助-伟红-夫吉2-巫红3-史古3-拉且2-克布(今住雷波县杉树堡乡)

其二“博侯侯指”支,主要居住在四川昭觉、布拖、普格、石棉、九龙、会理等县,这一支人口也不多。其后代主要称尔恩、者保、思伟、吉色等。汉姓李。

三、其一“博侯巴哈”支,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四川凉山17个县市,以及攀枝花、雅安、甘孜和云南宁蒗等县。其后人主要姓巴且、洛米、罗合、瓦扎、果基、布约、倮伍、俄斯、石扎、根几、马黑、热科等。汉姓张、米、沈、罗、伍、马。其二在古僰侯国的后裔——“博侯羿子”一支中,至今老年人去世焚烧后,拾其尸骨安放在无人烟的崖岩洞里的遗俗遗存。

四、其一古僰侯国的后裔至今在做灵牌道场时,都把灵牌放于高山崖岩洞里供奉,其中夷语称为“玛都”迪,和悬棺的模型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现在用的是一节竹子(随着历史与环境的变化而简化)。其二据《宋史·叙州蛮传》载: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王子”。董蛮后裔也依然安在,当地汉族人称“董蛮王”,夷族自己称“阿洞尼温”,“阿洞”是姓,“尼温”是指“封给的官爵”之意.“董”和夷语“阿洞”音相近,其实也是一回事。董蛮即阿洞尼温是古僰侯国国君的嫡系第三代孙,其后代今主要居住在四川雷波县(汉姓为安)。

五、其一1974年和1984年两次在珙县清理发掘40余具悬棺,出土50多件丝麻织品、铁器、骨器、竹器、瓷器等,这与古代夷族常有的用具相似。经对棺内骸骨鉴定,成年者颌骨均有打掉左右两侧间齿的痕迹,这与古代夷人打牙习俗相同。其二在珙县麻塘坝悬棺周围岩画集中有100多幅。画面呈朱红色,形象古朴,有骑马、跳舞、钓鱼、执戈持矛和马、牛、虎、豹、狗、鸟以及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图案符号。这与古代夷族游耕、崇拜动物、能歌善舞和骑马上战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这不是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而是因战争,改名换姓,四处求生,与他族融合发展至今其根所在…… 

高考故事征集令

就在几天前,凉山州2.8万名考生步入高考考场,完成了他们青春岁月中最重要的一搏。而短短两天时间,牵扯的却是无数人关于高考或紧张或热切的心情,还有那一段段难忘的高考记忆。 

今年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40年,还记得,那年获悉恢复高考那一刻,难以言表的激动和踌躇满志吗?还能想起那些挑灯夜战,奋战高考的日日夜夜吗?还能忆起等待放榜时的忐忑、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的欣喜若狂吗?40年光阴,高考已默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我们邀请您——不同年代的“高考人”,讲述你的高考故事。如果您还珍藏着当年的照片、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也欢迎您来秀一秀。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

315579554@qq.com

新闻推荐

彝乡学子乐享“科普大餐”

“哇,好神奇哦!”近日,宜宾市屏山县科协和教体文广局共同主办的宜宾市“体验科学·启迪心智”科普巡展活动走进屏边县彝族乡民族中心校,全校1000多名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观看机器人表演、体验3D图...

屏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屏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族属是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