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郑维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成更具活力动力的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的目标。因此,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2016年对宜宾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经验,就加快实施宜宾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思考。
全面实施小城镇建设战略
吸引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宜宾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自身建设提高城镇吸引力,包括乡镇企业集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等。与城镇吸引力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与农村户口相附着的土地、住房和农村集体经济权益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被问及如果转为城市户口,最希望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时,不少受访者选择了农村住房赔偿和土地转让费用补偿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大多数农民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更具吸引力,因为不放弃农村户口,既不影响其入城务工经商成为城镇事实居民,又无失去土地等农村利益的后顾之忧。因此,应加快与城乡户口迁移密切相关的改革,吸引农村人口在就近的小城镇落户,这样才能解决户籍制度改革人群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农民进城落户。
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小城镇流动人口若能享受到城镇为之提供的公共服务,将极大增强其参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意愿,有利于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因此小城镇应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子女教育、劳动保障等问题,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大力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优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服务,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优化就业及培训服务,举办面向流动人口的招聘会,帮助流动人口就业;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增加流动人口各险种参保人次,提高医保的支付限额,可试行将流动人口子女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使其成为公共服务的载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宜宾市应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并赋予其作为公共服务载体的功能。可以采取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等事项纳入居住证制度体系的办法,提高流动人口的办证积极性。居住证制度不应停留在证明居住地、记录居住时间的层面,同时要在制度设计上保障实现“办证才能享受服务”,即居住证是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基础和前提,逐步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纳入居住证制度,使居住证成为真正有用、好用的证件。笔者建议,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居住证标准,充分考虑到以后的居住证功能应用,统一基本标准,并通过制度设计来鼓励和引导各地开展居住证功能拓展应用工作,通过增强居住证实用功能,实现办理居住登记、记录居住时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服务生活和工作等多赢的效果。
建立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
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本次调研中,笔者发现自2014年5月16日起,宜宾市公安局开始在辖区内(不含临港区)的各派出所设立“公共户口簿”。设立“公共户口簿”,主要是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后备人才留在本地,同时解决‘五类\’暂无住房人员在宜宾落户难的问题。宜宾市存在“落户难”问题的人员主要包括五类:持有各种落户手续符合在市内落户的“包包户”;原本行政市域户籍刑释解教回乡的;房屋出售、房屋拆迁、婚姻变化、家庭矛盾等原因须将户口迁出,而在本市确无处落户的;在宜宾市暂无住房且符合落户条件的外地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他特殊原因在本市确无处落户的。截至2016年7月,已经有118人落户宜宾市“公共户口簿”。
为进一步提高宜宾市户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宜宾市人口户籍管理的有序化,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应加强和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准确全面地提供人口信息,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建立个人信息系统,实现户籍管理的全国联网,建立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这是对人口进行动态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政府要积极运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尽快实现人口信息统计数据的共享性,让相关部门能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的信息。这种人口信息共享性的实现,在为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也是为进城者提供选择流向的可靠依据。
(作者单位:翠屏区公安分局)
新闻推荐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文化建设初探 ——依托“专业部二级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教育管理
——依托“专业部二级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教育管理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