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速度保持中高速 产业迈向中高端 ——上半年德阳市经济形势稳中有进呈现“双中高”发展态势 本报记者 曾征

德阳日报 2016-07-21 21:04 大字

7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6年上半年德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对德阳市经济运行半年报盘: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在一季度平稳开局的基础上,经济增速稳步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5.7亿元,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上半年德阳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GDP增长的支撑因素有哪些?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呈现出“双中高”发展态势

市统计局副局长魏陈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成德同城化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扭转了过去经济总量排位靠前、增速相对靠后的格局,呈现出“双中高”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经济发展“基础稳定”。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全市小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小春粮食、油料、蔬菜产量均与上年持平,畜牧业生产平稳。二是就业总体稳定。三是投资、消费支撑作用突出。今年以来,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全市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需消费,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物价稳定。

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好”。一是地区生产总值重返前三甲。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提高,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反超宜宾,重回全省第3位。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有成效。三是金融运行状况有改善。

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一是服务业增速加快、比重提升。二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的同时,民间投资高于“全国、全省”。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魏陈分析,从关联指标和先行数据看,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仅下降1%,比一季度收窄3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增长7.9%;全市增值税由一季度下降7.8%提高到增长16.5%;天然气供给量、铁路货物发运量等指标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这些指标反映出德阳经济积极“向好”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半年,随着国家、省各项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显现,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扭转不利局面——

上半年德阳GDP增长8.1%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排位中,德阳市经济总量超过宜宾,重返全省第3位;增速排位从一季度的18位跃升到第6位,取得“双中高”的成绩,扭转了一季度全市经济总量退位、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市统计局副局长尹顺清认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逐步加快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

三次产业增速全面提高。与一季度相比,全市三次产业增速全面提高,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8.5%,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6%,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支撑作用突出。德阳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一半以上。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稳步向好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部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了5.1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增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增加值同比增长8.6%,贡献率达到33.3%,与一季度(31.0%)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稳增长。上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由于外需不足,进出口大幅下降,在此不利局面下,德阳市适度扩大内需,加强投资拉动,稳定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GDP增速高8.2和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今年以来,德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定工业强市理念,深刻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马当先,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25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陈洪建分析,工业实现稳步回升主要有2个方面因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发展。一是“三去一降一补”见成效。从去产能看,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生产线,部分过剩产品产量下降,产品销售良好。从去库存看,产品存货减少,1-5月规上工业存货同比下降11.3%。从去杠杆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同比下降8.7%,比资产增速低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看,生产要素成本下降,企业财务费用下降。从补短板看,全市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加大工业投入,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48.2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技改投资197.8亿元,同比增长38.9%。二是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积极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加快整合,助推企业获得新的生产动能。二重积极推进改革,在中国机械的支持和带动下生产向好,前三年连续巨额亏损的局面根本扭转;天成不锈钢积极化解资金困难,6月份生产开始恢复;利森水泥和西南水泥实现重组,市场竞争力增强。三是绿色发展取得实效。一方面高耗能行业得到控制,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1.3%,比去年末降低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左右。

创新驱动添动力。一是改造升级工业“老字号”,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是德阳工业发展的基石,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保持稳定发展。上半年,机械、食品、化工、医药和建材五大传统行业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9%,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对工业贡献较大。二是培育壮大工业“新字号”,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加快发展,新进企业、新项目增添新动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投资总量居全省11位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邓昌荣指出,今年以来,全市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调结构的引领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项目年”的重大举措,坚持“四个一批”,抢抓项目开工,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保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1亿元,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任务,投资总量居全省11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扭转了多年来在全省排位靠后的局面。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2.7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06.4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7%,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10.3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贡献突出。全市上下加大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全力推进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66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5个,增长55.3%;完成投资216.5亿元,增长6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上半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4.2%,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到45.1%,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今年,全市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为指导,出台了《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端产业,推动德阳由装备制造大市向先进制造强市转变,一批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248.2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增速逐月加快。制造业投资216.2亿元,同比增长13.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仍是投资主力。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0%,在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同时,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4.9%,民间投资仍是全市投资的主力。

7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6年上半年德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对德阳市经济运行半年报盘: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在一季度平稳开局的基础上,经济增速稳步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5.7亿元,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上半年德阳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GDP增长的支撑因素有哪些?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呈现出“双中高”发展态势

市统计局副局长魏陈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成德同城化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扭转了过去经济总量排位靠前、增速相对靠后的格局,呈现出“双中高”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经济发展“基础稳定”。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全市小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小春粮食、油料、蔬菜产量均与上年持平,畜牧业生产平稳。二是就业总体稳定。三是投资、消费支撑作用突出。今年以来,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全市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需消费,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物价稳定。

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好”。一是地区生产总值重返前三甲。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提高,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反超宜宾,重回全省第3位。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有成效。三是金融运行状况有改善。

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一是服务业增速加快、比重提升。二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的同时,民间投资高于“全国、全省”。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魏陈分析,从关联指标和先行数据看,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仅下降1%,比一季度收窄3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增长7.9%;全市增值税由一季度下降7.8%提高到增长16.5%;天然气供给量、铁路货物发运量等指标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这些指标反映出德阳经济积极“向好”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半年,随着国家、省各项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显现,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扭转不利局面——

上半年德阳GDP增长8.1%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排位中,德阳市经济总量超过宜宾,重返全省第3位;增速排位从一季度的18位跃升到第6位,取得“双中高”的成绩,扭转了一季度全市经济总量退位、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市统计局副局长尹顺清认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逐步加快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

三次产业增速全面提高。与一季度相比,全市三次产业增速全面提高,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8.5%,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6%,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支撑作用突出。德阳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一半以上。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稳步向好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部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了5.1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增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增加值同比增长8.6%,贡献率达到33.3%,与一季度(31.0%)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稳增长。上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由于外需不足,进出口大幅下降,在此不利局面下,德阳市适度扩大内需,加强投资拉动,稳定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GDP增速高8.2和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今年以来,德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定工业强市理念,深刻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马当先,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25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陈洪建分析,工业实现稳步回升主要有2个方面因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发展。一是“三去一降一补”见成效。从去产能看,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生产线,部分过剩产品产量下降,产品销售良好。从去库存看,产品存货减少,1-5月规上工业存货同比下降11.3%。从去杠杆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同比下降8.7%,比资产增速低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看,生产要素成本下降,企业财务费用下降。从补短板看,全市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加大工业投入,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48.2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技改投资197.8亿元,同比增长38.9%。二是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积极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加快整合,助推企业获得新的生产动能。二重积极推进改革,在中国机械的支持和带动下生产向好,前三年连续巨额亏损的局面根本扭转;天成不锈钢积极化解资金困难,6月份生产开始恢复;利森水泥和西南水泥实现重组,市场竞争力增强。三是绿色发展取得实效。一方面高耗能行业得到控制,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1.3%,比去年末降低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左右。

创新驱动添动力。一是改造升级工业“老字号”,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是德阳工业发展的基石,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保持稳定发展。上半年,机械、食品、化工、医药和建材五大传统行业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9%,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对工业贡献较大。二是培育壮大工业“新字号”,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加快发展,新进企业、新项目增添新动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投资总量居全省11位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邓昌荣指出,今年以来,全市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调结构的引领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项目年”的重大举措,坚持“四个一批”,抢抓项目开工,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保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1亿元,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任务,投资总量居全省11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扭转了多年来在全省排位靠后的局面。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2.7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06.4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7%,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10.3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贡献突出。全市上下加大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全力推进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66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5个,增长55.3%;完成投资216.5亿元,增长6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上半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4.2%,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到45.1%,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今年,全市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为指导,出台了《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端产业,推动德阳由装备制造大市向先进制造强市转变,一批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248.2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增速逐月加快。制造业投资216.2亿元,同比增长13.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仍是投资主力。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0%,在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同时,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4.9%,民间投资仍是全市投资的主力。

新闻推荐

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

(上接第1版)令来自宜宾的赵薇薇一扫前一段的悲伤阴霾,豁然开朗,“很振奋,很欣慰。”赵薇薇说,灾区人民历尽磨难,却坚韧奋进、不等不靠,在全国各地的援建下,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重建史诗。...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