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拔出“穷根”不带泥 ——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 葛鹏程

四川科技报 2016-04-29 07:28 大字

[摘要]——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 葛鹏程

4月24日,虽已进入春天,但在海拔500多米的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空气中还透着些许凉意。一早,“第一书记”村官葛鹏程从租住的农家屋里出来就直奔太和4组正在硬化中的断头公路现场,协调解决因村里改造农网致停电影响施工的问题。“农民要栽秧子了,农网改造是大事,利用晴天抓紧硬化公路也不是小事,我必须及时处理好。”葛鹏程说。

摸准家底找“穷根”

2015年7月,泸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葛鹏程来到大山深处的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新工作、新环境、新挑战,“85后”葛鹏程没有退却,有的只是为乡亲拔“穷根”的信心。

“但太和村与我脑海中想象的还是有很大反差。”说起去年初到太和村,29岁的葛鹏程感觉自己的压力确实不小:多年来,太和村的村民似乎早已习惯了贫困村标签,无企业项目,无致富带头人,全村1700多人,现留守村中的只有500多人,且大多是老人、儿童,脱贫致富的路似乎永远望不到头。

面对全新的环境,葛鹏程深知,融入村民,摸清家底找到“穷根”是他必须要做好的第一件事。为了尽快转变角色,葛鹏程进农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刷“脸卡”、访民情。一个月下来,他走遍了全村9个小组的农家,聆听记录百姓心声,了解太和村资源;通过召开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和群众代表会,形成了“太和村村情、贫困户和项目规划”三本台账,找到了致穷的根源——路不通,无产业、农产品出山难。

随后,一个脱贫规划在葛鹏程心中悄然形成。

夯基兴业拔“穷根”

针对路不通,无产业、农产品出山难这一“穷根”,葛鹏程就开始逐一施策“拔除”。

葛鹏程数次回市委宣传部向部领导汇报,到有关部门跑项目、跑资金,最终在部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半年不到聚拢资金423万元,目前新硬化通村、通组公路7千米;今年年底前还将硬化6千米;同时整治了山坪塘10口,新建灌渠1.5千米和一口蓄水池;农网改造、中心村天然气、光纤安装、自来水于4月中旬已完成,目前正启动集健身、文化长廊于一体的“太和文体广场”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在太和落地生根。

夯实基础是脱贫前提,兴产业才是***的关键。面对劳动力外流的实际,葛鹏程瞄准“生态”二字做文章,瞄准种养殖业谋增收,瞄准致富带头人发力。他找准致富带头人改造残次林发展茶叶,协调贷款发展生猪养殖,引进公司带领农户养殖林下生态鸡。

如今,在葛鹏程的努力下,新建33余公顷茶园残次林地改造已完成13余公顷;今年出栏200头生猪的养殖场已建成2个5月投用;年出栏生态鸡3000只的1个大户已投苗饲养。“今年仅林下鸡就要出栏1万只,为群众增收近50万元。”葛鹏程说。

“傍”上电商奔致富

“你是葛书记吗?你们太和村下一次‘赶场\’时间确定没有嘛?我们好再来打包‘淘\‘山货……”自2015年太和村举办首届“生态太和村——网友亲子游”活动后,如今葛鹏程时不时都会接到电话,向他询问第二届活动举办时间。

太和村由于地处泸州与宜宾两市交界处,交通不畅,加之是岩区村,村民卖山货不仅不便而且难卖。葛鹏程到任发现此情况后,就借助“互联网”和微信,组织了100多名网友开展“生态太和村——网友亲子游”活动,实现了太和村的第一次“赶场”,让村里的山货在网友们的“朋友圈”中着实火了一把。

“光修路兴产业还不行,要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才是王道。”葛鹏程说,去年发起“赶场”活动促销山货是因为村里的道路不通,信息不畅,今年路通了,瓜果、生态家禽家畜等山货也多了,还得走“互联网+”的营销之路,才能让山货换成“真金白银”。

令葛鹏程欣慰的是,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太和村已与泸州邓氏烟酒公司签订《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从现在起,村里的山货全部将进入公司实体店和电商平台销售。“今后村里不再集中‘赶场\’,村民的农产品也能卖上优价了。”对于太和村未来,葛鹏程充满自信。(郭霞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

新闻推荐

“黄金周”德阳站发送旅客14余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李芊岑)昨(25)日,是春节大假后的第一天,记者走访了德阳火车站、德阳汽车客运南站、北站,了解德阳市春运情况。春节7天(2月18日-24日),德阳火车站、德阳汽车客运南站、北站共发送旅客14余万人次...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