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风采

四川科技报 2015-12-11 07:40 大字

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是经省委常委会议批准,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联合主办,面向四川省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的一个奖项。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人数不超过50人。

2015年“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由各市(州)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协,各省级部门,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推荐有效候选人189名,经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青年科技奖领导小组审定,并经公示均无异议后,确定马飞等50名同志为“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全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征机械厂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该同志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精确塑性成形先进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旋压成形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材料成形宏微观规律的计算机建模仿真,金属精确塑性成形与预知变形的理论与控制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主持和参与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千人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殊荣。

马家骅四川德培源中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副教授。该同志围绕大宗与特色中药材柴胡和蜣螂的全产业链,进行了系统的新品种培育、大型基地建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药与健康产品研发;先后解决了柴胡栽培、加工、产品开发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柴胡农业、柴胡工业、柴胡商业、柴胡科技和柴胡医药服务业。目前已在绵阳市安县、广元市青川县等地建立了柴胡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与科技产业基地,推广种植面积近万亩,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50万元。先后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和企业开发课题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授权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

王文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该同志阐明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制约的耦合作用关系,提出了减缓修复钢轨侧磨和轮缘磨耗的表面工程方法,建立了我国不同运输条件下的钢轨分级使用制度;阐明了轮轨低黏着的机理与规律,为解决轮轨低黏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撑;揭示了高速打磨钢轨材料的去除机制,提出了预防高速钢轨斜裂纹的非对称打磨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和特别资助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2篇。

王际睿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该同志近5年依托主持的国家973青年科学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从优质与抗穗发芽基因遗传分析、种子萌发相关信号途径关键基因特征分析等方面对小麦展开研究,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结果;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32篇,研究结果被Science, Nature, PNAS, New Phytologist, Plant Journal等重要杂志及专著引用,其中关于D基因组群体结构分析的结果在New Phytologist同一期上由堪萨斯州立大学小麦遗传学著名专家Bikram Gill教授专门撰写评述文章进行评价,认为该工作对小麦育种有重大意义。

王国荣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该同志曾被评选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所开展的高速牙轮钻头工作机理和产品研制成果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牙轮钻头已在国内外油气装备企业及油田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43.7亿元;研究成果“深水钻井安全控制技术”属世界首创,实现了我国深水作业能力300~3000m的跨越,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油气管柱力学行为研究和产品的研制研究成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油气输送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工具支撑,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志勇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副研究员。该同志荣获四川省特聘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奖等称号和奖励;发表论文17篇,申请专利3项。主持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四川省“千人计划”项目、成都高层次创新创业成都人才计划和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负责研发低成本碳酸二甲酯催化剂,在单位园区建成一条年产100 吨催化剂的生产线,首批销售12吨催化剂,销售额360万元,量产后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打破了国内工业上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垄断。

任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该同志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5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权威类论文7篇,EI检索论文6篇,CSSCI论文5篇,核心论文1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教材6部;承担科研项目10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部省市级项目9项,有6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5项研究成果得到地方采用和省领导批示,3项成果得到国家、省采用。

刘华林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总工程师、精密测量雷达系统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该同志主持或参与了包括总装预研、军工产品或军民融合等多个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20篇,申报国防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雷达系统、信号处理、自动目标识别等领域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在零八一电子集团工作期间,主持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战略研究项目“某靶场XXX二维相控阵雷达”、总装“十二五”预研“某超低空高速小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某高分辨多目标测量关键技术研究”等研制任务,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刘志刚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该同志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谱概念,开发的弓网动态特性高级谱特性分析软件应用于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节约费用近5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牵引供电系统及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评估算法,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等国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其中SCI、EI收录论文95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本,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建立了空气阻尼下接触线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计及空气阻尼的接触线波动速度公式,为高速铁路接触线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必要借鉴;研制了一套国产CM1高速磁浮车辆监控系统,参与编写高速磁和中低速磁浮国家标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1本。

刘海燕宜宾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高级工程师。该同志解决了大量消防现实工作急需的科技难题,研发的酒厂防火防爆成套技术,仅3年间为茅台、五粮液等6大酒厂节约资金2.89亿元、节省用地724亩,每年节省灭火剂购置资金300万元以上;研发的灾区过渡安置消防安全成套技术,为指挥汶川、玉树和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著有《论推行消防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标准中增设消防监督考核的必要性》《由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3·29”火灾引发的思考》等学术论文。

向钢四川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副系主任,教授。该同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及人才项目共7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批2项;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他引356次。其组建并领导的创新团队是世界上能够合成三种新型自旋电子模型材料极少数团队之一。通过控制关键生长参数直接获得高纯度α-Fe/CNT,无须后续高温处理;揭示平衡/非平衡态生长对TM:ZnO铁磁性的关键影响,解决广泛争议;提出通过电诱导磁矩方法可设计新型自旋电子器件;设计实现世界上首次基于半导体的自旋阀效应;开发的ZnO/Si异质结光电器件将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4%,预期每年将带来数百万元效益。

江涌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该同志研究方向重点在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疾病,为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及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等。目前已发表SCI期刊论文7篇,SCI摘要4篇,国内CSCD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国内外专著4部;主研项目“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泸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何军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研究员。该同志长期致力于饲料生物技术研究,在猪碳水化合物营养与高效利用、新型非淀粉多糖酶创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解决了新型生物饲料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并获得了重组木聚糖酶、抗菌肽、酵母盐及生物发酵复合蛋白等新产品,对高效利用饲料资源、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明显功效。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52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何明雄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该同志在高效能源微生物筛选与改造、生物资源发掘及系统评估、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及转化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为建立以农业副产物、能源植物等纤维素生物质资源为底物的生物炼制技术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初步培育形成“高效和高胁迫适应性工程菌株的构建及生物质能源转化应用”等科研成果,就“运动发酵单胞菌环境胁迫抑制机理及生物质资源发掘与转化”已申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青年科技创新奖)。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22篇,他引205次。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6项,其中获授权2项。

佟洪金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在环境保护规划、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流域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成果显著,承担相关课题100余项,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构建了符合四川省实际的五大流域水环境“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管理体系,建立了符合四川省的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和管理系统;建立了适合四川省的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方法和图集制作规范,完善了饮用水源保护技术体系;建立了四川省环境规划数值模拟平台,完善了环境规划编制技术体系,为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谋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张智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教授。该同志对高含硫气田井筒油套管柱完整性应用基础理论、实验测试技术和现场应用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形成了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油套管柱完整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撑了3个国家级及省部级实验室建设;其科研成果为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增加产值259600万元,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累计降低投资73500万元。主持或主研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

张建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该同志独立完成了国内首创性新型电流型中子探测器——“裂变伽马射线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主持建立了完备的厚针孔准直器的设计及等效孔径、视场、管道因子、点扩散函数等关键物理特性参数的实验验证技术;优化设计了大收光角、高探测量子效率的光学成像系统,大大降低了图像的统计涨落;建立了收光角、平场响应、相对灵敏度等关键参数实验检测技术;发展了图像诊断系统动态灵敏度“等效过渡”的精密实验标定技术;建立了基于质能吸收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和M.C模拟的探测器伽马和中子能量响应计算方法。

张锦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该同志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和参与主持育成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15个,推动了四川油菜育种进步;获得新品种权7项,成果推广获得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为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国家863计划“长江上游地区强优势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自2011年项目实施以来,共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共选育新品种12个,推广新品种1952万亩;发表论文(专著)76篇(部)。

李小平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该同志主持完成了国内首个大样本扩心病住院患者的队列,填补了国内有关扩心病大样本临床预后数据的空白。研究论文《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脏核磁共振钆成像强化延迟对预后的影响》被美国西北大学和北京安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医院同行专家联名撰文在国际心血管领域一流杂志上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内可能最多的扩心病家系中,筛查出2个新的候选致病基因。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李建树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该同志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四川省、江苏省及苏州市等15项纵向研究课题。同时积极推进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工作,主持横向项目6项,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已将长效胰岛素控释体系、星型基因载体和高分子医疗器械(已获三个二类医疗器械证书)等研究成果推进到了应用研究或实现了产业化。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和Bio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IF>5论文23篇,引用超过900次,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9项。

李征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研究员。该同志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筛选分子标记物与基因干预靶点、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临床工作与肿瘤基因治疗、miRNA功能解析、生殖免疫相关抗原分子筛选鉴定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高等学校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9.425。

李晓冬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软件与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工程师。该同志承担国家科技部2007年度的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信息家电的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平台研发”;承担国家工信部2009年十一五核高基重大专项“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中的浏览器子课题负责人。带领团队研发的电视浏览器产品在长虹全系列智能电视预装,实现价值增值数亿元,获得公司2013年度技术创新人物“杰出贡献奖”;带领团队设计和研发的全语音浏览器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实现行业8个第一。其研发产品在市面上找不到同类产品,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和创新性,该产品获得“2013中国语音创新产品”称号。

李积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该同志担任国家第一个大型自主设计的核电项目——华龙一号ACP1000 1200MW核能发电机主任设计,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和新结构且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认可,填补国家大型核电自主设计空白,对中国核电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担任国家课题“CAP1400半速汽轮发电机定、转子线圈设计研制”专题负责人,专题研究发电机定转子线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端部电磁场及损耗数值分析、定子绕组端部固定结构与动力特性研究、转子扭振疲劳损耗计算研究;担任700MW等级汽轮发电机副主任设计,填补东方电机容量空白。在空冷电机上,成功解决了空冷电机温升过高问题。

李攀峰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处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建立了一套现场快速获取岩体质量分级指标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坝基岩体质量属性的三维空间表达,获得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专业设计全过程置于三维环境下进行的水电水利工程地质三维设计全新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三维地质问题二维方式处理的诸多弊端,获得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运用“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建基面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成果指导建高拱坝坝基施工地质工作,实现坝基岩体质量科学评价,评价结论经历了工程实践检验,先后获全国咨询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咨询成果一等奖。

新闻推荐

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 打造长江起点门户港城

从古老的茶马古道开始,延续到近代的码头货运时代,古老的宜宾坐拥长江上游的黄金水道之利,在西南货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如今,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陆续铺开,这座传统港口正迎来新的生机,而其所要承...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