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冬日送温暖 义工来我家

宜宾晚报 2015-01-08 23:46 大字

晚报记者 刘佳 文/图

开栏语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宜宾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倡导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发现挖掘凡人之美、生活之美,用普通宜宾人勤劳朴实、坚韧奋斗的故事,用普通宜宾家庭关爱和睦、孝老爱亲的故事,充分展示宜宾人民“诚信、包容、创新、图强”的精神特质,以及宜宾人民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报从即日起开设“行进宜宾·精彩故事”专栏,让市民和记者一起阅读宜宾故事。

三九严寒时,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如何?吃得饱穿得暖么?远方的亲人是不是要回家了?6日,宜宾晚报记者和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一道,前往翠屏区邱场镇新马村和新路村一些农户家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一家团聚就好”

6日上午10时许,新马村砖屋组13号的周正群独自在家中拾掇柴禾。周正群的两个年龄分别为9岁和7岁的孙女小玲和小丽已经去学校读书了,儿子蒋运明到场镇上一户修房子的人家去当泥水匠了。

老人的嘴有豁口,上下牙都向外翻起,说话不是很利落。她的左手只有一个大拇指,其他四个指头在十年前被切草机切断了。前年,家中烧柴惹燃了房角,老人跑得慢了些,左脸颊被大火烧伤。由于经济困难,老人只是到镇卫生院作了简单的包扎就回家了,虽然脸上留下了疤痕,但老人说,其他人没事,这也算不得什么。

提起两个小孙女时,老人说,孩子们的妈妈在5年前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老人身有残疾,全家的生活就靠儿子一人打工挣钱。蒋运明没日没夜地努力工作,但由于家里的开支太大,一家人生活清贫。平常天晴的时候,趁着两个孩子去学校读书了,周正群会下地去种些蔬菜和稻谷。蒋运明大多时候都没有回家,在工地上吃住。有时他从场镇上买一些肉食回来,家中祖孙三人的饭桌上才有些荤腥。

“两个娃儿中午有伙食,能吃上肉。”老人口中的“伙食”,是国家为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的“阳光午餐”,两蔬一肉一饭的搭配,受到了许多农村家庭的欢迎,“比家里还吃得好!”

年关将近,周正群说,希望儿媳妇能够早日回来,“一家团聚就好”,也希望两个小孙女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将来有文化才有出息”。

■“住上新房子了”

2014年11月29日,新马村塆垇社20号附1号的蒋运雄带着女儿小莉,搬进了卫计部门“三进家”活动帮扶他们一家修建的新房子。

虽然已搬家一个多月,但仍然有许多东西还放在新房子对面的猪圈里,蒋运雄不时跛着脚一点一点地搬到新房子里。

在新房子的一侧,父女俩原来住的已经垮掉的烂房子还剩下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屋顶还有瓦,蒋运雄在下面喂了一头猪。

20多年前,蒋运雄修猪圈时被一扇垮塌的墙砸断右腿,做了两次手术后,膝盖安上了钢板。后来由于没钱再做手术取钢板,他的脚还是跛着,出不了力。

小莉两岁多时,蒋运雄和妻子离婚,妻子再没有回来。蒋运雄有时情绪不太好,抽烟、喝酒,有时种种田地。村里看父女俩情况具体,帮他们申请了低保,还通过卫计部门为他们修起了新房子。小莉很懂事,小小年纪学着做很多家务,在学校读书的成绩能保持在班级的前三名。蒋运雄说:“家里就这条件,现在还能供养你。”小姑娘听着,并不和爸爸计较。

6日虽是一个大晴天,但气温依然不到10℃,蒋运雄光着脚在场坝里做木工活。“你咋不穿双袜子呢?”义工肖敏问他。“没钱噻!”蒋运雄有些抱怨。

接着,蒋运雄一边抽烟一边向义工们讲述起自己的经历。义工们鼓励他要积极努力生活,善待女儿。蒋运雄答应了,灭掉烟头说:“住上新房子了,最大的困难都没得了,我还是听你们的吧。”

■“希望儿子回来”

6日下午3时许,新马村红岩社2号的刘朝容正在院坝里晾晒小孙女的衣服。她家场坝的地面斑驳,有的地方已长起了青苔;房子破旧,土墙上裂开一道道豁口;屋顶漏雨,到处牵起塑料布遮挡。

老人就快70岁了,头发全白了。畏冷,老人戴着厚厚的帽子。老人15岁的大孙女小燕在邱场镇初中读初三了,住校;12岁的小孙女刚上初一,每天早晚要回家,老人要照顾她。老人的儿子曾跃兵在浙江打工多年,不时寄一些钱回来,供给祖孙三人。

一提到媳妇,老人的眼角泛起泪花。“十多年前,才20多岁的媳妇就得了乳腺癌,动了手术,最后还是死了。媳妇好啊,勤快、能干还孝顺人,她活着那会儿,我们家才好呐!”老人哽咽着说,媳妇去世后,儿子外出打工了,四处漂泊,两个小孙女就和她相依为命。

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愈加老迈。“管不动了。”老人说,“大孙女性格好点,一回家就帮着做事。小孙女脾气怪,随时顶撞我。”

对于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老人直说“搞不懂她们在想什么”。

去年12月底,红岩社的通村公路修通了。这让刘朝容感觉“很安逸,走路都不怕远了”。也因此,她希望儿子能够带着新交往的女朋友,尽快回来看看。

■“奶奶您太累了”

“奶奶,您太累了,我希望您新年能轻松一点……”这是2014年12月30日,翠屏区邱场镇新马校区五年级学生刘国兴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自己的新年心愿。

刘国兴的家在新路村新江组。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刘国兴跟随爷爷刘盛祥和奶奶林世聪生活。刘国兴每天早上7时30分准时出门,步行约40分钟来到学校。下午,刘国兴把家庭作业做完一些后,再回到家中,往往已经是下午6时许了。

这时,奶奶正在厨房里做饭,爷爷坐在堂屋里,看着孙儿回来了,爷爷想说话却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在刘国兴的眼里,奶奶总是那么操劳。前几年,刘国兴80多岁的祖祖瘫痪在床,奶奶和爷爷轮流照顾;去年,爷爷因脑溢血失去了自理生活能力。奶奶的担子就更重了:要照顾两个瘫痪病人。虽然去年5月祖祖离世了,但奶奶基本没有一天空闲过。

家里事情特别多,奶奶从不抱怨。刘国兴放学回家后争着做家务,奶奶总是要求他先要把作业做完。晚上9时前,奶奶会让他必须上床睡觉。

刘国兴格外懂事,从小到大没让大人操多少心。在他家的堂屋里,张贴着他读小学以来荣获的近20张奖状。有空时,刘国兴要给爷爷和奶奶洗洗脚。“我长大了,就可以帮您做更多的事了!”每每听到刘国兴脆生生的话,已经65岁的林世聪就感觉身上的疲劳好像已经少了一大半,“孩子好,一切都好了”。

■每年冬季开展此活动

陈昭林是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负责此次走访活动的负责人。“每年冬季,义工们都会开展下乡走访慰问活动。主要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老人、贫困户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所想所需,同时搭建桥梁,为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提供详实资料以开展帮扶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他说。

新闻推荐

灌香肠生意旺 传统年味渐浓

晚报记者叶昌荣摄影报道近段时间,灌香肠的市民越来越多了。昨(7)日,记者在宜宾城区水井街一灌装香肠店看到,相关人员正忙着绞肉、配料、灌装香肠,忙得不亦乐乎。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虽然距离农历新年尚...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