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奋勇赴火 危情救援

宜宾晚报 2014-11-24 00:05 大字

晚报记者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满载着乘客的公交车爆燃了起来。这时他正骑着电瓶车跟在公交车后面,看到浓烟笼罩下的公交车迅速蔓延的火势……来不及多想,他立即把电瓶车停下,奔向已经串起火苗的公交车,砸开一个个救命窗口,用尽力气连拖带抱,先后救出5人。

他,就是5月12日宜宾14路公交车爆燃时的救人英雄———“电瓶哥”朱家银。

5月12日16时48分,宜宾市城市公交公司14路车(川Q18757)行驶至城区南门桥时发生爆燃。事发时,44岁的朱家银骑着电瓶车跟在这辆公交车后面。

“突然听到公交车内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公交车立即停了下来,还冒着浓烟,有人喊‘救命’,也来不及多想,赶紧停下车跑过去救人。”面对记者采访,朱家银这样说。

平凡人

为幸福生活奋斗着

朱家银,44岁,赵场街道金星村人,初中文化。

前几年,朱家银和中国亿万农民一样,忙时在家务农,闲时进城做零工补贴家用,晚上回家,喜欢看抗日战争连续剧,喜欢看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自我的故事,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2010年,宜宾城市西环线从金星村穿村而过,一下拉近金星村与宜宾城区时空距离,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村民纷纷开始进城发展,朱家银一家三口也加入其中。

刚开始,朱家银到宜宾城区干点零工,在没有找到零工的时候,也用自己的摩托车拉拉客,工作不固定,收入也不固定。今年过完年,朱家银下定决心购买了一辆电瓶车,在宜宾城区干起了载客的生意,吃上了“专业饭”,每月能有一千多元收入;妻子则在一家茶坊打工,儿子中专毕业后,在成都学习美容美发。

一家三口,用不同的方式为幸福生活奋斗着。

千钧一刻

危情救援

“当时听到很多人喊救命,着火了。”朱家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惨!看不清脸,也分不清男女。”在火快熄灭时,他还曾试图拉出在车上的重伤者。

5月12日,和往常一样,朱家银骑着电瓶车搭载乘客往返于宜宾市南岸和主城区之间。下午16时48分,当他行驶至宜宾市翠屏区南门大桥时,突然听到行驶在自己前面的公交车内发出“轰”的一声巨响,随后发生了爆燃,冒着浓烟的公交车停了下来。听到有人喊“救命”,朱家银来不及多想,立即把电瓶车停下,奔向已经燃起火苗的公交车。

朱家银奔到车窗前拚命喊道:“快从窗户里面跳出来!”此时车内一名30多岁的女性将自己的小孩递到窗口,朱家银伸手去接,可是小孩因为害怕,死死不肯放开妈妈的手,朱家银只能强行将小孩拖出窗口送到安全地方,接着回来又将孩子的母亲救了出来。此时车内的火势越来越大,车内一片混乱,为防自己衣服着火,朱家银将自己的衣服卷起,冲上去再次成功救出一对母子。

听到靠近前车门的一名老太在车窗口呼救,朱家银立马跑过去救援,谁知老太太却先将自己背的箩筐先递给朱家银。“你是要命,还是要你的箩筐?”朱家银喊道,然后将箩筐丢到一边,把老太太从窗口拖了出来。

此时,交警、消防、医疗人员等救援队伍陆续到达现场,车内人员也已经基本撤离完毕,朱家银这才推着自己的电瓶车默默地离开。

力挽过后

向往平淡的生活

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电瓶哥”朱家银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对象,连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

“这种采访让手机电池都遭不住。”每天要在电话里接受十几家媒体的采访,让朱家银觉得浪费了不少时间,少挣了不少钱。

除了电话采访外,有些时候朱家银还要从家里或者载客的地方赶到事发现场,向媒体还原事件发生的始末。

“哪个想得到那么多哟!大家都是人,我只想着救一个是一个,事后心里还是有点后怕。”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家银朴实地回答着。

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重复讲述事发现场状况,朱家银说自己很累。“我只希望人们知道我是个好人,并不想逞英雄。”朱家银说,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将回归平淡,回归自己应有的生活。

新闻推荐

“小雪”过后不太冷

晚报记者叶晓姝报道“小雪”节气刚刚过去,宜宾气温并未进入冷得打哆嗦的状态,反而将迎来数日较好天气。近段时间,戎城天气时阴时雨,阴冷的天气让市民穿上了冬装。不过,从昨(24)日起,阴雨天气暂时和我们告...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