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试点三年 垃圾分类还在“混” 桶内垃圾混合清运、分类基本“靠收荒匠”,成都小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亟待完善

成都商报 2013-07-08 08:39 大字

成都商报记者 赵素冰

核心

提示

成都主城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多达4800吨,如果这些垃圾全部依靠填埋而不进行回收利用,将给成都的垃圾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截至本月,成都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整3年。然而,成都商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这些分类垃圾桶还基本只有“教育”“提示”的作用,“我分类扔了,最后还不是混一起拉走了”是市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

7月3日,全国首例无烟排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成都正式签约,中电国际与海诺尔环保将投资9亿元人民币,在四川宜宾建立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总规模将达到2400吨。

2010年7月,成都开始试点小区垃圾分类,陆续安装了上万个分类垃圾桶。截至本月,垃圾分类试点整3周年。然而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这些分类垃圾桶几乎“形同虚设”。调查中,“我分类扔了,最后还不是混一起拉走了”是市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不少人感觉积极性被打击了。

居民:分类扔 混着运 白费力气

曾在英国留学的张女士刚回成都时,家里有好几个垃圾桶,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让她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纸张、塑料、餐厨垃圾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她都会扔到不同的垃圾桶当中。

然而,仅仅过了1个月,张女士家的垃圾桶常用的就变成了一个。“其实不是我变懒了,而是我发现我们小区目前不具备垃圾分类的条件。”她说,每次将垃圾分好类,提去扔的时候发现都扔到同一个大垃圾桶里面,“有一次我看到垃圾车到小区清理垃圾,他们就把一个个大的黑色垃圾袋一起扔进垃圾车,也没有进行分类,这样一来,我在家费这么大劲进行分类岂不是白分了?”

同样提出这个疑问的郭先生,他在街上扔垃圾时偶然发现,环卫工人收垃圾都是将两个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在一起,装进一个大垃圾袋里面,“这样一来,分开的垃圾岂不是又混到一起了?”

另外,郭先生还提到,每次在街上扔垃圾时,面对那两个分类垃圾桶,他总会先考虑一番,然后将垃圾扔到自己认为准确的垃圾桶内。“说实话,到底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我也不是非常清楚。”

环卫工:

一直混合处理 没人要求分类

“我们现在都是倒在一起的,没有分类处理。”7月3日晚上7点多,记者在东一环的一处路边垃圾桶看到,环卫工确实是把两个垃圾桶内的垃圾都倒在一个袋子里,没有分类清运。据这位保洁人员介绍,他们每天早晚会处理一遍垃圾桶内的垃圾,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混合处理,也没有人要求他们进行分类处理。

记者跟环卫工交谈时了解到,分类的垃圾桶里收到的垃圾,基本没有真正分过类,食品垃圾、烟头、甚至是厨房垃圾都能在“可回收”垃圾桶里找到。

中转站

收荒匠在垃圾堆里“淘宝”

随后记者跟随几名环卫工运送垃圾到一个中转站,在这里,记者没有看到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却只看到几名收荒匠在垃圾堆里面“淘宝”。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天然的垃圾分类大军。”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此情况回应成都商报记者时说,城里的收荒匠将能够卖钱的塑料瓶、易拉罐等收集起来,送到回收站,这其实就是完成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

他同时也提出,“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散兵游勇\’还无法对城市内的大规模生活垃圾产生太大的效果,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动这项工作的进展。”

症结

收运处理体系滞后

导致尴尬现状

为什么分类垃圾桶在后期处理时却不分类?记者了解到,目前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是原因之一。在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去年发布的《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期规划纲要》中也指出,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度。

“餐厨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仍未建立单独收运处理体系,造成了分类收集、混合运输和混合处理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纲要》中还进一步指出,此前也有部分区县试点了垃圾的分类收运,但专业化程度不高,反而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成都推行垃圾分类试点,虽然起步时间有点晚,但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加大垃圾分类的推广力度已成为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数据显示,目前成都主城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多达4800吨,如果这些垃圾全部依靠填埋而不进行回收利用,将给成都的垃圾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垃圾分类将废品重新利用,减少了垃圾的数量;同时将电池等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城市环境。

成都市区将建垃圾精选厂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关于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也正在推进中。“目前我们也在加紧布局生活垃圾的二次分拣设施,今后每3~5个街办都将设置一个大中型的二次分拣设施,并且实现市场化运作,这也将为街头垃圾箱的分类处理打好基础。”

垃圾分类

知道的人多 做的少

去年7月23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成都城镇居民日常垃圾处理行为调查》,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市民接受度很高,但推进却很难,“说明前后端的衔接明显断线”。

在这份涉及成都市近1000户普通居民的抽样调查中,仅11.4%居民“不知道应该垃圾分类”,但“如何分类”、“自己是否分类”方面,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很茫然,仅不到16%的居民会自己进行分类。

政策规划

到2015年底

成都换装5万个分类垃圾桶

根据《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长期规划纲要》,到2015年底,成都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城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的物业化服务小区达到100%。同时,成都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将全面实现垃圾收集桶的换装,中心城区共换装约3万个,二三圈层城镇换装约2万个。到2015年,成都预计每年消耗分类收集垃圾袋约10亿个,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

居民家中垃圾干湿分类,对应投放楼道分类桶内。

分类指导员检查楼道分类桶内垃圾是否投放正确。

环卫工上门分类回收运至中转站,干湿垃圾各自被倒进了两个区分开的垃圾桶箱里。

在精细分类点,环卫工进一步细分。

可回收物先储存到一定量,再联系有关的回收机构前来称取。塑料袋跟随“其他垃圾”第二天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厨余垃圾运往餐厨垃圾堆肥场;电池、药品、化妆品和灯管等有害垃圾存够了一定量,再转给处理各类有害垃圾的专业机构。

他山之石

在广州,垃圾是这样“旅行”的

全国首部垃圾分类领域的地方法规———《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暂行管理规定》已于2011年实施。在广州,一袋垃圾经过扔、查、收、分、运5个环节后,将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分别去到生活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堆肥场以及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机构。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系房地产运营中心昨启动 100余家主流房企负责人到场,见证全川最强地产营销平台诞生

■运营中心有媒体集群、二级城市渠道、数据挖掘及外呼中心、社区渠道、中介渠道5大优势■二级城市专刊《成都团房》每周四向15个川内重点城市定向发行,每期25万份昨日下午2点,成都商报系房地产运营...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