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李秋怡一个纺织传统企业做到了行业全球第一一

四川日报 2012-01-30 19:3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秋怡

一个纺织传统企业,做到了行业全球第一;一个位于二级城市的内陆企业,吸引并留住大量人才——

“潜到深海抓大鱼”

让全员创新成为一种风气

在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每个科技人员拥有几项专利,是稀松平常事。目前,公司拥有100余项国际领先技术、200余项国内领先技术和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全球40多项行业第一,专利总量占整个行业的50%以上。公司科技创新效益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生产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别把科技弄得那么高雅,一定要‘针锋相对\’解决现实问题。”搞技术出身的董事长冯涛说,企业不是理论研究所和实验室,技术创新的成果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其价值。

在冯涛的带动下,全员创新成为一种风气。

记者采访时,公司一班人正在讨论传统产业能不能诞生乔布斯,并准备在公司搞一个关于乔布斯的大讨论。总工程师王义说,我们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

“创新需要有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支撑。无知不能成就创造力,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会有创造性思维。”冯涛倡导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公司组织专人编撰了《欧洲专集》、《日本专集》、《俄罗斯专集》、《意大利专集》、《竹纤维素专集》、《兰精专集》等,学习全世界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做法。

公司注重培养以 “专注深刻”为代表的各类型人才。公司科技人员说,专注是创新的源泉,优秀的科技成果是深水区的鱼,在急功近利的企业科研领域,大批人员都在浅水区抓凤毛麟角的小鱼。只有专注钻研、不懈努力者,才有本领潜到足够的深度,抓到更大的鱼。

“一锭多丝”

让企业多活20年

“一锭多丝”的重大发明让丝丽雅完成了一次腾飞。它打破了垄断世界近百年的传统工艺,为公司累计节约投资20亿元,节约土地2000多亩。

这项技术问世前,业内普遍认为一种锭只能纺一种丝。冯涛能纺出多种丝的设想遭到了95%的人否定,甚至包括老权威。

试验困难重重,市场试销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浙江一大客户因此直接损失300多万元,扬言“谁发明的这项技术,就拿菜刀砍谁。”

冯涛始终坚持继续研究,最终成功了。不少技术员回忆,那时只要说一声不干了,大家马上就会放弃,也许未来20年都不会有人再去做这件事。

这项技术能让丝丽雅多活20年。丝丽雅从中总结了不少:很多机会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产生。

如今,资源、环境问题又一次次把传统企业逼上绝境。丝丽雅把突破口放在节能减排上。将来,不是企业压垮环境,就是环境压垮企业,丝丽雅做好准备迎接一个个挑战。

“七大工程”

让人才不断挑战极限

“我们不会停步,因为在我们面前永远有一座珠峰。”不少科技人员说。

冯涛这样诠释“珠峰”:让人才有崇高的目标,并不断挑战极限。为此,丝丽雅建立了七大工程:让人才脱颖而出的“闪光工程”,让人才具有目标的“规划工程”,让人才接受使命的“责任工程”,让人才成长的“培养工程”,对人才评价的“考核工程”,竞争出人才的“选拔工程”,奖罚到位的“激励工程”。冯涛认为,之所以别人挖不走丝丽雅的人才,是因为公司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大舞台——“好莱坞”舞台,让人才的成长、财富、梦想和企业的效益、愿景联系在一起。

一名员工说,任何人都能成为明星,因为丝丽雅喜欢把员工放到具有挑战的岗位,只要干成了,就能上“光荣台”。

不仅如此,丝丽雅舍得投入经费搞科研。只要兜里还有钱,就要搞科研。科技人员能找到花钱的地方,是老板最高兴的事。公司每年都会投入销售收入的6-9%,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伟为助推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建设及川酒

□本报记者周伟为助推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建设及川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四川省酒类专项整治已成常态,去年,四川省持续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酒类专项整治,全面覆盖白酒消费旺季,相关部门还大力推行“放...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