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宜宾实践

四川日报 2016-01-28 08:39 大字

时间如一条线,串起了一个个的关键点,编织成历史的珠帘。而2015年7月8日,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却是宜宾的“珠帘”里极为耀眼的一颗。

这一天,因为宜宾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成效显著,该市正式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确定为9个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省、市之一,至此,宜宾不仅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城市,更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的地级城市。

3年前,这座城市耕犁出了一片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 “桑田”。2012年12月27日,宜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但轰轰烈烈“上马”之后,交易中心却很快遭遇了办公场地局促、评标场地不规范、运行经验欠缺、人才严重缺乏的尴尬。困难重重,最苦恼的是没有很好的措施方法。当时,遂宁、绵阳等城市在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领域走在前列,宜宾决定用“他山之石”来“攻玉”。很快,宜宾搭建起了公共资源交易机制、体制的雏形,但“拿来”过后,再度改革,却无先例可循。

于是,这座处在南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开始了公共资源电子化改革之路的探索。

两年光阴如弹指一挥间,但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市、县(区)联网运行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出让电子化交易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市本级)所有项目全程电子化交易,曾经的“三无”单位,变成了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排头兵。

从2013年的 “无中生有”开始,到2015年成为唯一一个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的地级市,这段有分量的时间注定内涵丰富。在“国家试点”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宜宾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力量?模式背后,又凸显出怎样一种创新?

答案,要到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中去寻觅。

A

机制体制理顺 力求“亮起堂子走”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3年4月。

当时,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指示——限期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其后,又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电子化交易平台开发建设等相关事宜。同时,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检查工作,强力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

至此,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风起云涌。

公共资源涉及部门众多,“九龙治水”的尴尬情况也困扰招投标多年。为此,宜宾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推进全市电子招标投标工作,明确要求市发改、经信、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面的相关工作职责,构建了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管理体制。

规划为纲,制度为先。宜宾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出让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意见》《关于全面实行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的通知》《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洁高效推进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

同时,大力推进“应进必进”。由市政府印发的《宜宾市市本级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目录》(第一批),明确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等5大类交易项目全部列入该《目录》,并明确要求必须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统一交易,为规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被确定为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城市之后,宜宾市政府及时出台《宜宾市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保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亮起堂子走!”是宜宾市委、市政府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核心思想,即坚持公开透明、依法办事,不断以“科技+制度”预防与治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问题,更好地服务广大投标人,从而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B

范本锁定招标权力 九项制度确保采购公平

目前,宜宾正按“电子化试点实施方案”,一步步进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快车道”:不断升级交易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行政监督平台,多措并举,确保3大平台相互独立、职能分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这座城市,正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电子招投标环境。

而对电子化的理解,该市也有其独到之处。“电子化是将电子技术应用于管理、实施,以及评估的每一个阶段的方式,它必须伴随着制度、措施的不断发展而优化。”在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电子化只是一种手段,核心是要配以相应的制度、措施,从而将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看紧盯牢”。

通过“电子化+措施”这一构想,宜宾首先解决了招标文件的“量身定制”困境。

目前,该市共编制运行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等标准文件范本2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范本数量都名列前茅。范本能起什么作用?据了解,该市电子化平台,将自动实现对范本固定内容的锁定。换句话说,招标人只能按照“既定要求”填空,系统便自动生成符合评标系统要求的技术标招标文件,如果想为某个特定对象量身打造招标文件,基本上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招标范本的运用,切实将公共资源的“权力”锁进了制度笼子里。

而在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采购中,宜宾除了实现市本级所有项目全程电子化交易以外,也在措施上进行了多次创新。

政府采购像政务服务一样能够“限时办结”;重大项目集体会商进行“挑刺”;工作台账,全程记载项目实施情况……为克服政府采购“质次、价高、效率低”等诟病,该市交易中心专门制定了《关于坚持以采购人满意为第一目标兼顾各方利益厉行九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工作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四川省率先全面实施项目对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分工协作制度、集体会审制度、台账管理、评议调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轮岗交流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共9项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全面提升了政府采购工作整体水平。

C

监督再次升级 三大系统保障群众知情权

在宜宾电子化交易平台里,项目从招标文件报件到交易完成,每一个环节、流程都记录在电子系统的工作日志之中,全程可追溯的数据,不仅方便行政管理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管理,也方便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监督。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通过建设开评标现场数字化监控系统、开标网上直播系统、专家评审桌面监控三大系统,充分保障阳光公开和群众的知情权。

项目的开、评标情况向社会全面放开,这在宜宾已经成为现实,任何一位来到该中心的群众,都可以在大门口的LED屏上,随时查看每一个项目的开标、评标情况;同时,开标网上直播系统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公众登录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即可看到项目开标情形;而该中心设置的专家评审桌面监控,更是把每一位评标专家在电脑上的操作,一览无余地暴露在监督人员的电脑上,评标专家的背后,从此多出了一双双“眼睛”。

除了运用电子化手段在“线上”加强监督外,该中心还进一步扩大“线下”的监督渠道。2015年3月19日,招标预算价约1.2亿元的宜宾市三江口区域一级土地整理滨江景观工程施工、监理项目交易活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首次随机抽取的社会监督员进入现场实施监督。据了解,凡是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或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该中心都会采取随机抽取社会监督员的方式,对项目开、评标过程进行监督。

通过各种手段,宜宾打造的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的监督方式,在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规范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信力。

一组数字枯燥,却是该市公共资源交易成绩的最好见证: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31日,该中心已顺利完成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项目1751宗,控制价152.94亿元,成交总价132.5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约20.42亿元,资金节约率13.35%。与实行电子化交易前相比,资金节约率提高43.55%,增加的节约财政资金约6.2亿元,平均每月增加的节约资金约2138万元,平均每年增加的节约资金约2.57亿元。同时,完成国有产权交易4宗,挂牌价1.96亿元,成交价2.17亿元,增值0.21亿元,增值率10.71%。近3年来,在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以后,该市至今未发生一起违反公共资源交易相关规定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因违规干预公共资源交易受到党纪政纪处理或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罗马史的研究者尼克尔·马基雅维利曾说:“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宜宾交上了这份令人满意的改革答卷,如今,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座城市再次向世人作出了庄严承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跨行政辖区的区域性交易平台,确保将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打造为我市的一张城市名片,确保圆满完成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任务,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电子招标投标示范城市。”

我们相信,宜宾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仍会持续与时俱进,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改革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心贴心

12345架起一座便民服务的“连心桥”

1月18日凌晨2点,夜幕笼罩下的宜宾宁静而安然,但在该市某大厦15楼上,却仍然一派灯火通明,忙碌不停。

这是该市12345市民服务平台的办公地点,在这里,坐着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小人物”,也许没有别的称谓更适合这群工作人员,他们年纪不大,没有任何所谓的“权力”,日常的工作,只是重复接一个又一个市民的来电,倾听并解决一个又一个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急、难、怨、盼等问题。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政府“转管理为服务”的进程和历史中,会扮演着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

拨通12345有事尽管找政府

“尊敬的市民朋友您好,这里是宜宾市12345,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政府来帮助吗?”向莉,12345热线工作人员,她正接听着一宗市民对出租车的投诉举报电话,10分钟后,她将该市民诉说的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并立刻上报相关部门。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市直各部门原有服务热线电话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宜宾市政府整合原12345市长热线、“市长与网民”栏目和各部门非应急热线资源,有序组建12345市民服务平台。2015年1月1日,该平台正式建成投运,通过一年来的运行,目前,12345市民热线成功整合市直部门(单位)服务热线58条,成为了全国整合政府为民服务热线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12345,像向莉一样的话务人员有50位,月均话务量达到2.5万余次之多,通过他们认真倾听并及时办理市民群众的具体诉求,一大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截至2015年12月31日,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话务总量达302241次,有效接件200889件、办结199860件,总办结率达99.49%,群众总满意率为93.64%。同时,该市还完成了翠屏区、南溪区、兴文县、屏山县和该市机场、商场、医院等热点区域共149台市民自助服务终端机安装;已开发查询打印等便民服务功能18项,极大地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但是,这一年来,12345的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社会治理的现实远比想象复杂。

联席会议常态化杜绝推诿责任办事拖延

“部门推诿是最头痛的问题。”向莉说,她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反映上去的事项,遭遇相关部门推诿。为此,该市政务服务中心针对群众反映涉及范围广、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建立了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以分解落实部门责任,确保及时为百姓办理相关事宜。

让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涉及居民购买房屋开具发票问题的联席会议。会上,个别部门还在互相推诿责任,当时,宜宾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一拍桌子,说道:“市民都找了12345了,你们就不要再说那么多了,赶快把票开给别人,然后该完善的手续继续完善。”两天后,该居民就拿到了发票,专门再次致电12345表示感谢。据了解,2015年以来,该中心一共组织召开了32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了城区扬尘、噪音、油烟等疑难问题80件。

功能扩展强监督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了避免12345陷入“建设时轰轰烈烈、运营中冷冷清清,政府自我感觉好、市民群众认可度低”的尴尬,该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强化监督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办理环节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办结时限,并对每一件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回访着重调查市民对办理单位的满意度、对12345的满意度等,同时,开发建设电子监察系统,严肃处理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

都说人心齐,泰山移,当政府架起这座民生为重、百姓至上的“连心桥”时,“回应群众诉求、方便群众生活”的承诺就逐步兑现,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足以写进城市的发展历史之中。

下一步,12345服务平台将不断进行升级,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居家生活服务、第三方通话转接、图片文件传输等便民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进行对接,探索应急与非应急平台整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着力打造综合性、全领域的市民服务平台。

□弓长未署名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撒播光明的使者 ——记宜宾市援藏人才雅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刘曦

←刘曦正在查看尼玛视力恢复情况。■谢臣仁文/图7月26日,雅江县八角楼乡卡仁布村,一个医务工作者正在为村民王春秀查看眼睛:“老阿妈,你这是白内障,必须做手术,再捱就严重了。”他就是宜宾市援藏人才、...

南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溪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