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发力牵引川茶突围
茶园面积突破8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0多亿元,出口额占全省7成以上——
□本报记者 范英 梁现瑞 许静 钟晓晴
2013年,一片小小的茶叶,不断搅动宜宾的神经。
中秋,业界大佬——叙府茶业董事长颜泽文宣布放弃他苦心经营20多年的品牌叙府龙芽,要另起炉灶。
初春,茶界“新兵”——川红集团,居然不顾“酒不入川,茶不入滇”的说法,在素有“茶窝子”之称的云南盐津一口气拿下5000亩地,建设生产基地,注册新商标“玉龙雪芽”。
还是这家企业,近两年频频到闽浙一带收购原料茶,生产“四川牌”的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
醒世茶业是另一个“搅局者”。他们打破“白露不采茶”惯例,以晚秋茶为原料,打造“黄金白露”,一炮走红。
目前,宜宾市茶园面积突破8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0多亿元,出口额占全省7成以上,几项数据牢牢占据全省茶叶产业“头把交椅”。
全省要打造千亿茶产业、实现川茶整体突围崛起,作为龙头,宜宾的一举一动引人注目。
合
实施区域与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大小强弱整合、内外横向整合、一二三产的垂直整合
继成功注册“天府龙芽”后,10月18日,颜泽文又抱回一块“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牌子。而后短短一个多月,全省40多家茶企成为川茶集团的子公司。
不过,这离颜泽文内心的蓝图还有距离:三五年内,川茶集团年销售收入要超过百亿元,基地规模要占全省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终极目标是“东有西湖龙井,西有天府龙芽”,实现四川茶叶的抱团崛起。
抱团谈何容易。历史上,这样的尝试做过无数次,但却屡试屡败,整而不合。
如何治愈“顽症”?颜泽文开出药方:“让已婚者保持未婚待遇。”简单来说,区域品牌将与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并行不悖。
在生产端,各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统一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加工和包装;在销售端,整合各子品牌原有渠道,同时根据各企业优势重新对品牌进行定位和梳理,杜绝恶性竞争。由此,实现“大集团带大龙头,大龙头带小龙头,小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要变成狼,先要与狼共舞。”川红集团总经理陈岗说,川红之所以到外地去收购加工,新建基地,目的是学习当地先进的生产营销理念,实现内外横向整合。
不只走出去。2013年春,陕西翰阳实业公司南下筠连县塘坝乡,而后短短半年多,公司已投资4000多万元,其指向不仅聚焦农业领域,还建起空中木屋,打造小环线旅游景区,未来拟以茶为核心,打造以茶马古道、商业街区、茶文化主体公园等为具体内容的4A级茶文化旅游景区。
把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三产”互动、链条式复合型增收过程——这也是宜宾茶业的发展路径。
推
企业在前,政府在后,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精妙配合,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企业家请到前排就座!”前不久,在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全市茶产业座谈会上,10多家茶叶企业负责人被请到前排,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则在后排。
企业在前,政府在后,这一举动背后有深意。
“政府要当‘垫脚石\’,扫清‘绊脚石\’。”说起政府通过职能转变和市场治理来促进茶产业发展,宜宾市农业局局长林世全这样理解。
在宜宾市主要决策者看来,促进茶业发展,政府的有为之处主要体现为“托底”、“排雷”。一方面,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在品种选育、机械化生产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夯实茶产业的“第一车间”;另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扫清茶叶规模化、产业化路上的“绊脚石”。
“托底”体现在产业导向,宜宾放弃对企业的财政直接补贴,通过国有资本的投资行为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引入风险投资资金,促成企业的资本积累。
在此过程中,“川红模式”被屡屡提及。2010年,宜宾市政府和高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和君咨询筹集9000万元风险投资基金,总额1亿元的引导基金注入川红集团,占集团30%的股份。宜宾原林湖茶业有限公司和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注入新集团。由此,政府以1000万元的资本成功撬动3亿元社会资本。
宜宾还从“标准制订”着眼,牵动整个茶业发展。日前,他们正着手组建“中国茶叶技术研究中心”,接踵而至的是中国首个“茶叶博览城”、“中国茶叶交流中心”建设,目的是带动推进企业的发展、基地的发展、品牌的创造和文化的提升。
稳
产业惠民,产品亲民,把茶产业打造成民生产业、富民产业
64岁的谢坝村村民李正明决定今冬大干一场:把自己4亩荒山全部改造成茶园。
促使他做出决定的是看得见的好处:一亩茶纯收入超过5000元,是种水稻和玉米的5倍。更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支持,种茶的投入和风险小。
李正明所在的翠屏区,每发展一亩茶园,政府给予200元一次性改土资金,种苗免费提供。此外,每年还按照150元每亩的标准给予养护补助,并在茶园配套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当地有几家茶叶龙头企业与村民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对基地茶叶全额收购,并设置最低保护价。生产过程中,企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施肥、防病。
经济效益刺激了农民种茶积极性。进入11月,谢坝村劳动力都在山上忙碌,他们要赶在月底新建3000亩茶园。预计到2015年,翠屏区茶园面积将达10万亩,在2012年基础上增加一倍。
在茶产业的另一端,宜宾深耕市场。以叙府茶业为例,去年,他们成功打造了优黑优红等大众品牌,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实现了从“名茶”到“民茶”的转变。
川红集团针对年轻人喜欢时尚,女性偏好花香情趣等特点,先后开发了栀子花香、玫瑰花香、柠檬果香等多种现代红茶,推出精美的铁盒、纸盒包装,并配以富有现代、浪漫元素的简笔画,紧跟市场,面向大众。
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贴地飞翔”,使宜宾在今年国内茶叶市场上风骚独领:无论销量还是利润,都保持同比20%的稳定增速。
巧
发动“早春战役”和“颜色革命”,差异化竞争,避实就虚,“巧”中取胜
“17万!”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后,12月13日早上,川红集团电子商务部负责人景渊向公司报出一个让人惊喜的数据:此前一天,公司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量达到了17万元。一个月前的淘宝“双11”,该集团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首秀”收获了30万。2012年,川红集团网上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占到公司同期销售额的5%,他们定下的目标是,未来5年内将上述比例提高到50%。
国内茶叶营销的主渠道是专卖店和超市。在这些场所与西湖龙井、碧螺春、云南普洱等知名品牌硬拼,风险极大。换一种思路巧干,即避实就虚,巧中取胜。“宜宾工夫”选择的虚和巧,就是在生产、营销、品牌等各个环节展开差异化竞争。6年前,宜宾创办国内第一个早茶节,发动“早春战役”。随后,以醒世茶业为代表的企业又在“晚”字上下工夫,创立“黄金白露”等红茶品牌。一早一晚两端发力,宜宾茶叶在全国的知名度陡然上升。
这远非全部。最近几年,国际国内红茶消费市场逐渐升温,宜宾瞅准这一历史机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成功完成了一场“颜色革命”,在坚守绿茶的同时,在省内率先扛起复兴“川红”的大旗,打造出“早白尖”、“黄金白露”、“红贵人”、“长江红”等一大批红茶品牌,带动了整个茶叶产业强势崛起。
新闻推荐
□李海本报记者尹晓华“根据‘评诺\’细则,经过单位自评、公开测评和综合考评,三个类别考核总分排名末位的单位是:市人防办(公开承诺单位)、临港开发区(区县)、宜宾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书面承诺单位)。”近...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