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 砥砺奋进筑华章 策马扬鞭踏新程
江安县竹产业发展。 刘建雄 摄
□杨铁 本报记者 邓烨
万里长江第一县,江安,70年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以如椽大笔书写着一篇篇壮美华章!
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今日的江安县正不断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城市建设、打造一流环境,致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突出全域开放、建成枢纽门户,为决胜全面小康、在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进程中贡献江安力量。
内畅外通促发展
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平安畅通县……近年来,获评多项荣誉的江安县,步入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行列,其“四好农村路”建设好评如潮,“江安经验”被全省推广复制。
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十二五”以来,江安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近40亿元,新改建1800余公里,公路总里程达3700余公里。实现了100%乡(镇)通水泥路,100%建制村通水泥路,100%社(组)通公路,100%建制村通客运。
如今,内畅外通、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站点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合理的江安县农村路网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绿色公路生态廊道便利惠民,成为助力发展新引擎。
建管养运齐头并进
农村道路四通八达,铺就群众“幸福路”;农家新居美观敞亮,群众幸福指数直线提升。
“江安镇红岩村以前交通非常不便,从桂花组进城有20多公里路,买卖商品、看病都麻烦。”近日,村民尹文均谈及如今公路修好了,返乡创业的人也多了。
尹文均便是几年前返乡群众中的一员,现在他种植的翠柿能卖到5元钱一斤,前景可观。自从道路建好了,村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目前红岩村翠柿种植规模已达2000余亩。
路通人和产业兴、旅游旺。
近年来,江安县坚持政府主导、示范引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五个率先、五个全覆盖”的突破:率先荣获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率先推行城市社区巴士和农村便民小客运、率先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采用远端视频监控、率先在丘陵区县实现每个建制村至少有两条5米以上水泥路进出通道、率先建立乡镇交通管理站和村道管护队;实现农村便民小客运建制村全覆盖、客运设施建制村全覆盖、寄递物流网点建制村全覆盖、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及指路标志体系全覆盖、农村公路管养全覆盖。
江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杨明介绍,在道路畅通的基础上,红岩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全域生态旅游。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四川江安红岩柿子部落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下,该村以“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产业串联,让老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红岩村仅仅是江安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惠民利民,实施“四好农村路+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新方式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江安县率先实行对重点环节的远端视屏监控,建设质量保障,建成一条条“廉洁路、放心路”。
“我们整合‘雪亮工程’、天网系统等资源,投入资金共60余万元,建道路监管中心1个、摄像头70个。设置在村级集中活动场所、居民聚居点和主要道路路口,对镇内道路交通监管全域覆盖。”夕佳山镇党委副书记许虎说,路网畅通,该镇交管站工作更细。
通畅城乡惠民贴心
在国新办举行的“交通长”记者见面会上,江安县公路养护管理段长曾云作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代表,介绍了江安县公路养护改革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获得好评。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江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忠说,江安县将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县、乡两级管护体系,先后购置了800余万元机械养护设备,对农村公路及桥梁展开常态化养护和经常性维护。坚持用法治思维管理好农村公路,依法管路构建新秩序。
农村公路建、养好了,农村便民小客运成为村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
吴忠介绍,江安县建立健全以城际公交客运、城市公交客运、城乡公交客运、镇村公交客运化为一体的城乡客运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便民小客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村(社区),实行统一调度、片区经营,开通赶场车、学生班、电话约车等响应式运输服务,在县城创新发展“社区巴士”,解决了城区居民出行难出行贵的问题,频频获赞。
今年8月28日,江安县下长镇挂牌成立,在市民群众点赞拥护的同时,也期待着尽快实现更加便捷出行。面对群众期盼,江安县委、县政府迅即落实群众关切,通过认真调研论证,江安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以最短时间完成准备和调度工作。9月4日,下长镇再迎喜事,江安县城市社区巴士直通该镇,同时便民小客运车辆延伸到下长镇各村,实现全覆盖。江安县下长镇公交车及便民农村小客运的开通,联通下长镇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惠及全镇18个村组群众3万余人。
竹翠丰茂润橙乡
青山绿水,竹影婆娑,翠色诱人,滨江宜居宜游山水园林城市——江安县,不仅是宜居隽美福地,更是产业发展宝地。
“立足万里长江第一县的区位优势和禀赋的竹资源,肩负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责任,围绕乡村振兴,江安县筑牢产业夯基础、提升加工能力、发展全域竹生态旅游,推进竹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近日,谈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蓝图,江安县林业和竹业局局长任宇豪情满怀。
目前,江安县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林农脱贫致富增长点,实现竹子增效、竹农增收、竹业提升。
培育资源产业更旺
在江安,“南竹北橙”的产业布局深入人心,当地以长江以南、长江以北沿江区域为竹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绵竹、黄竹等为主的优质高产竹林,扩大原料林竹基地。
2019年,该县在已有48万亩竹林资源基础上,培育竹资源3.22万亩;“宜长兴百里翠竹风景线”示范带全面完成,长江廊道、竹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引导龙头企业定向培育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出的原料竹基地,引导专合社等经营主体社会资金建设竹基地,精准提升第一产业竹基地质量,有力保护建设竹资源。
对大井镇丰收村村民胡祥坤而言,竹林就是取之不竭的宝库,2016年,他流转土地种了160亩佯簧竹,到2019年,其种植规模达1000余亩,亩产2吨,纯收入数十万元。
“靠竹吃竹”,竹基地发展也促进村里贫困户及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村民吴润太在竹基地帮忙砍竹,一年也能挣3万多元。
三产互动融合发展的竹资源大镇大井镇,有竹林4万余亩。据大井镇党委书记罗季春介绍,该镇着力培育竹资源,发展竹加工,开发竹特色服务业,培育竹文化旅游产业,形成 “一园一区一带三基地”发展格局。
“建厂和后期投入260多万元,以加工竹原料为主,一年需要两万余吨竹原料量。”在大井镇小井村,江安县陈氏竹木制品厂竹料场负责人陈亮说,把厂建在竹区,可以方便村民就近卖竹,也给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下一步,厂里计划生产竹签、香签等产品,引进竹笋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生产。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近年来,江安县立足工业园区平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关联企业招商引资,升档次、上规模,不断拉伸竹类加工产业链条,提升竹资源附加值,竹类产业集群化发展。
与此同时,当地不断推动竹文化和竹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发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安竹簧工艺品牌效应等优势做文化、塑品牌;依托连天山森林公园、仁和百竹海、夕佳山鹭鸟小镇等资源,推动江安竹文化、竹工艺、竹旅游、竹生态一体化发展。
“节假日,游客多。”仁和乡鹿鸣村百竹海农家乐一位管理员说,其农家乐一年可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该县大手笔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长江上游首个以竹生态、竹文化为主题的长江竹岛竹生态博览园已现雏形,将建成以竹生态、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博览园和集竹簧、竹编、竹雕刻、竹茶道、竹文化等于一体的竹文化博览馆,荟萃世界各种竹类资源。
机遇面前,江安县顺势而为,将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让翠竹掩映大美橙乡,让竹林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道风景线。
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站在新起点,江安县正扬帆远航,奋力追梦,谱写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江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晚报讯昨(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江安县迎安镇中心幼儿园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组织孩子观看精...
江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