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变化的行李 不变的喜悦

宜宾晚报 2015-02-14 23:32 大字

晚报讯 连日来,记者走访宜宾各大车站时看到,游子们正在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他们不变的是回家那份喜悦,变化的是他们携带的行李和年货。

杨钟云———

上世纪90年代

回家用竹筐背篓装行李

10日下午,在宜宾火车站记者碰见刚从外地乘火车回家的杨钟云和他1岁的孙子。46岁的他在外打工近20年。他回忆说,以前从外地坐火车回家过年,他都是用背篓装着行李回家的。

“那时20多岁,条件不好,没钱买箱子或包包,回家一路上的换洗衣服、带给家里的年货,都是靠肩挑背扛。”杨钟云说,装的都是给老家的亲戚买不到的烟、酒和当地土特产。

林宵——

本世纪初期

用耐磨的编织袋装行李

老家在江安县的“80后”林宵,已有10年的“南漂”经历。谈起前些年从深圳带回家的东西,他说买得最多的就是新衣服。

“那时,广州、深圳的衣服款式比宜宾的更新更‘潮’。”林宵说,2003年春节回家时,他拖着40斤重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款式的衣服,有送给父母穿的,有自己穿的,还提了一大兜在火车上吃的苹果、泡面、瓜子和饮料。

“2005年春节回家时,我把袋子都塞满了之后,发现还有很多想带的东西塞不进去了。”林宵说,那时大家回家带的东西都多,为在回家途中不被损坏,大都用10元钱买一个耐磨的编织袋来装。那时回家过年,火车站里挤得寸步难行。乘客中有人扛着大电视上火车,还有人带着整箱的苹果或橘子,甚至连20元的一条草席、七八块钱的一只盆子都要背回家,“这么长的旅途,背负着这么多廉价的东西上路,现在想起都多累啊。”

如今———

大都用上了轻便美观的拉杆箱

而今在各个汽车站、火车站,已很少见到用扁担、箩筐背篓和编织袋“武装”起来的旅客了,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美观的拉杆箱。同时,很多旅客的行李也“瘦了”。

林宵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想要买的东西各地都有。现在他回家过年,钱包揣左裤兜,手机揣右裤兜,手拖着一个拉杆箱,在火车站买瓶水就可以回家了,“箱子上装有轮子,直接拉起就走很轻松。”

记者在火车站看到,不少打工者和林宵一样只背一个背包或者拉一个行李箱,背着被子、锅碗瓢盆回家过年的打工者很稀少了。一位旅客笑着说:“火车上太挤,没带什么东西回家,过年送人民币就好啦,而土特产什么的哪里都有卖。”

晚报记者 车燕文/图

新闻推荐

江安举办阳光运动会

昨(6)日,江安县妇联、总工会共同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阳光运动会。两人背球跑接力、筷子夹乒乓接力、集体跳绳、绑腿跑等富有趣味的比赛项目,吸引了上百名妇女参加。大家在快乐的气氛中喜迎“三八...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