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丽龙记者钟晓晴记者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四川日报 2012-05-30 18:43 大字

本报讯(李丽龙 记者 钟晓晴)

5月17日,记者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长胜村看到,一片片高粱已有一尺多高,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上肥、除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让原本习惯种水稻的村民改种高粱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受去年特大干旱的影响,宜宾年初全市工程蓄水量仅存1/2,有水田不足1/4,全域成为川南重旱片区。面对前所未有的干旱,宜宾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变旱灾为机遇,围绕“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部署,利用“高塝田”、“望天田”、“漏筛田”大力发展高粱等抗旱作物,成效初显。李庄镇长胜村只是宜宾高粱产业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高粱比玉米的抗旱能力强,投劳少,产量高,种高粱能增收40%以上。”李庄镇长胜村村民陈兴友说,这多亏了农技专家们,他们给我们送种子、送化肥、送技术,从播种起就天天下乡来指导。

“今年,为了适应旱情,全市启动了一场浩大的抗旱工程。全市共投入防旱减灾资金14.61亿元,组织了1200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大力推广落实抗旱减灾技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样板,真正做到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宜宾市农技站高级农艺师潘世江告诉记者,“今年干旱严重,如果按照以前的移栽法,高粱很难成活,通过推广科技抗旱,推广膜侧栽培、聚土垄作、稿秆覆盖、带土移栽等抗旱技术,各地的高粱都顺利移栽成活。随着5月12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全市旱情基本解除。如果不连续发生夏旱,今年的高粱丰收在望。”

据悉,宜宾以科技治旱为主题,优选并主推抗旱品种50个,编写20项抗旱节水技术,开展技术培训4284期,培训骨干农民47万人次,编印《防旱减灾技术汇编》等资料137万份。记者从汇编的小册子上看到,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各种作物的抗旱增产技术对策都通俗易懂。

针对旱情,翠屏区成立了高粱突击队,从4月19日到5月20日连续奋战30天,突击队员送技术、赠物资、打深井、助春耕,每天下乡蹲点指导。长宁县村村建示范基地,每村都派驻了一个科技组,帮助村民抗旱保春耕。江安县按照项目分组,分别对高粱、水稻、蔬菜进行不同类别科技抗旱指导。

截至5月16日,宜宾市已移栽高粱39.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12%,较上年多栽11.9万亩,其中“三田”改种面积4.6万亩,基本建成川南高粱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最低保护价+最终收购价”的价格保障机制,与当地酒企签订订单,目前已落实酿酒高粱生产订单35万亩,为打造白酒原料之乡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力支撑。

新闻推荐

每年春夏之际数千鹭鸟都会聚集到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天

每年春夏之际,数千鹭鸟都会聚集到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天然鹭鸟公园,形成夕阳西照、白鹭回巢、千鸟归林美丽风景。4月29日至5月1日,江安县将在此举行以“观天然鹭鸟赏夕佳风情”为主题的首届“中国·...

江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