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办幼儿园国家级试点怎么试
2010年9月,江安县被纳入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试点县范围,两年来已在14个乡镇新建或改建了14所标准化幼儿园——
□谭显彬 本报记者 钟晓晴
“爸爸,今天老师又要教我们跳个新舞,好安逸哦。”11月15日一大早,李欣坐在爸爸李波的摩托车上,就开始憧憬着幼儿园里的学习了。
今年4岁半的李欣,家住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豹子村。从今年春天起,她走进了幼儿园,有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在整个江安县,像李欣这样的村里孩子还有近1500个,他们都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读上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了。
从“入园难”变试点县
学龄前农村孩子入幼儿园难,是我国西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江安县为例,截至2010年底,全县18个乡镇,共12615名学龄前适龄儿童,但全县仅有3所公办独立幼儿园,其他乡镇幼儿园或附属在小学,或为私人办学。全县幼儿园接收能力仅为65%,这意味着还有35%的孩子无法顺利接受学前教育。
江安县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县,虽然近几年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直到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年收入才刚刚过亿元。底子薄、欠账多,这让江安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这一领域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它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十二五\’期间以学前教育为重点,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江安县委、县政府敏锐捕捉到了机遇,立即着手将全县学前教育的现实困难、实施规划、改善方法等逐一细化成文,向上申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江安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争取,江安县被成功纳入全省5个、全国中西部十省50个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试点县范围内。
尽心用好支持资金
中央支持的项目资金总共有1100万元。如何用好这笔钱?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规范化的学前教育?成了江安县推进试点工程最需思考的难题。
为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建设与发展,江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通过特事特办、减免费用、简化手续等方式为项目推进开设了“绿色通道”;项目涉及的14个乡镇,全部无条件拿出场镇附近优质地块。18个月里,在四面山镇、夕佳山镇、井口镇等14个乡镇新建或改建了14所幼儿园。
江安县阳春镇的集中安置点上,新建的中心幼儿园引人注目。占地5900平方米,楼里共有6间一体化教室。“这个幼儿园建得太及时了,现在我们集中安置点上3—5岁的娃娃有200余人,而安置点却没有一所公办正规幼儿园。”江安县阳春镇党委书记罗强告诉记者。
正是经过江安县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14所幼儿园按期、保质保量地建好了。
变“门面园”为孩子喜欢的幼儿园
江安县各乡镇上,或多或少都有私人设立的幼儿园,它们被当地人称为“门面幼儿园”——也就是以几十个平方米的店铺门面为校园,以一台VCD、一台电视为主要设备的幼儿园。在这种“门面园”里,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哄着娃娃不哭,至于行为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发掘则无从谈起。
幼儿教育关键是老师。从2011年开始,县教育局开始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科班出身的幼教老师。
在刚刚建成的四面山镇幼儿园里,不仅有红花绿树,还设计有亲水池、观察角、沙滩地等,安装了游乐设施。走进教室,五颜六色的花草及动物装饰品,错落有致地张贴在墙裙周边,孩子们正跟着老师、随着音乐做健身操。
镇上居民饶琴在窗户边看得津津有味。“我女儿5岁了,第一次上这么好的幼儿园。”饶琴说,以前镇上的幼儿园是挨着小学建的,教课的老师也多半是小学老师,女儿去上了几天课就不喜欢了。这次送女儿来新建的幼儿园,孩子天天一起床就说“要上幼儿园”。
有18年幼教经历的任亚林老师,经过公选竞聘,当上了江安县阳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以前我们幼教老师在乡镇上根本不受重视,而最近几年,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
目前,江安县已通过公选选聘了8位园长,公开招考了30名幼教专业老师,为14所幼儿园充实了教师力量,全县农村学前教育孩子入园率已达70.36%。今年江安县还将公选60名幼教老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和霞记者向朝伦)近日,江安县对教育系统90余名安全协管员进行了新一轮资格审查、体检、培训,对100余名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考核,实现了学校安保人员的全员培训,提升了校园安防能...
江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