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深化立德树人 招远一中:5年培养3562名学生进入“双一流”大学

烟台日报 2019-12-18 08:08 大字

学校大门全景栾忠武校长与学生谈心升旗仪式成人礼“同课异构”观摩教学活动绿色军营百年积淀,金都神韵;钟灵毓秀,俊彩星驰。坐落于“中国金都”的招远一中始建于1924年;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在招远市文化路12号建成省立招远第一中学;2003年8月,招远一中新校区在开发区建成并开始招生,开启了一校两区模式;2018年7月,招远一中西区东迁,两校合一,成为了今天的招远一中。目前,学校总占地301.25余亩,拥有66个教学班,488名教职工,2878名在校学生。

近五年来,学校立足课改大背景,植根全面育人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彰显个性,凸显专长,特长发展,特色发展。6名同学跻身清华北大,3562名同学进入全国“双一流”大学,5102名同学进入本科院校;在数理化和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62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2018、2019连续两年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的牌匾。今年高考,招远一中自主招生上线670人,本科上线1198人;理科王贝宁同学以694分的高分,位列烟台市前3,全省前27,被清华大学率先定生录取,并携手郭潇、史文涛等8名同学,共同跨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文科丁睿同学643分,位列全省第61名。在今年烟台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再次蝉联“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奖牌,校长栾忠武做了《做好“加减乘除”求解新课改新高考下学校再发展之难题》的典型发言。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持续攀升多年来,学校以“打造品牌学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务实、创新、高效、和谐”的工作作风,不断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注重日常管理的检查与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持续攀升。

(1)实行平行分班和教师集体备课

面对教育新形势,面对新课改、新高考,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落实,学校进一步深化调整了教研组管理模式,在三个年级分别设立一位学校领导,专抓教师的个人备课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由中心教研室主任牵头,各年级组勤抓紧盯,要求到位、落实到位。不仅跟随每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更把集备质量作为教师备课的生命线,利用集体备课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实行的是平行分班。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又带来了教师年龄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弱科师资问题。一个弱科教师,就是班级木桶的短板,就会影响“班级木桶的整体容量”。要解决弱科现象,在加强集体教研管理、加强教师帮扶成长的基础上,选择采用“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在尽快适应高考改革的同时,也缓解了学校师资老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

走班制是高中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招远一中在总结多年来的走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选课走班形式下的教学管理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期达到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2)成立全校“大教研组”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构建适合新形势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突出教研组在团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对教研组建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原有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结构模式基础上,以英语组作为试点学科,成立全校“大教研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五个打造”要求,即打造学科特色,做好三年一体化建设;打造学科教学名片,突出学科亮点;打造学科送考体系,科学评估各年级任课教师团队的整体执教水平,均衡调配3个年级的师资;打造学科大教研活动,每一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科教研活动,从学科备考、专业发展等角度进行研讨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打造青年教师发展平台,促进年轻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和专业成长。

经过实践检验,学校的“大教研组”教学模式初见成效,连续三年的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申报中,2019年11月,学校英语组被烟台市教育局授予“烟台市高中英语学科课程基地”奖牌。在此基础上,学校正在积极筹划将这一优秀成果加以推广,在总结推广英语组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拟在其他学科组陆续推行“大教研组”模式,以期达到高考培养目标的一贯制,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梯度培养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栾忠武校长介绍,新高考改革,给学生打通了四条升学渠道:统一招生、提前考试、单独招生和“三位一体”。关于“三位一体”,这将会成为名校招生的主要渠道,是大趋势,势在必行。也就是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相结合的招生方式。这样一来,对学生来说,选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去考,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开始变为学生的适度自主。因此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生因此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

(1)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新结构

自2017年起,山东省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随着一本线的取消,烟台市对高中学校的评价中,优生指标(清华北大录取数)和本科上线率、学生成材率成为并行考查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将教学策略也做了进一步的微调。在《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制定的过程中,以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为原则,充分考虑班级差异、学科差异等客观因素;重视效果评价,更重视过程评价;在以日常教学检查评价为依据的同时,采用双过线率与平均分“两腿并行”、“班级横比看发展、学生个体看进步”的方式,将对教师的评价分为教研组考评得分、班级考评得分、个人考评得分三大项,并实行三大项的捆绑考评模式,以最大限度将考评全面化、过程化、细致化,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可,引领教师将个人愿景与学校的价值理念融合起来,正所谓“参与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构建的过程就是认可的过程。”

(2)助推学生冲刺清北等名牌高校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学科兴趣小组,同时为参加的学生提供最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科竞赛辅导,栾忠武校长亲自挂帅,学科精英骨干教师冲锋在前,确定了基础知识校内、节假日外出参加培训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将各类竞赛辅导延伸到日常,提升优生培养。近年来,数学学科有2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2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信息技术学科有8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12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理化生奥赛,16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作文大奖赛,15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80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为了助推学生对清北等名牌高校的冲刺,学校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科骨干教师对有望冲刺清北的学生进行小班制辅导,内容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大学先修课,为充实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迈开艰难而又无悔的步伐。在尖子生培养的道路上,学校走过了一条核心素养之路,而不是唯分数论、唯刷题论。五年来,学校先后有六名同学跻身清华北大,2018、2019连续两年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的牌匾。

2018年1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学习与发展大会”在泰安二中顺利举行,栾忠武校长作为先行高中校长代表做了专题介绍;会议期间,学校生涯指导骨干教师王选丽老师执教的《解读性格密码》公开课,获得包括北师大附中生涯骨干教师、台湾著名高中生涯指导教师等知名专家的一致认可。培养名师育优生创名校栾忠武校长大力提倡教师变革自己的知识观,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按照以往的高考政策,教师是开展工作的本位。教什么,教哪个年级、班级,学校往往有统一安排。而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变成了让学生选老师。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要能胜任多角色:既能成为教得好书的老师,还能当好学生成长的导师;既要当好学者型、执行型的教师,又要当好科研型、创新型的专家。多措并举培养名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全程育人。(1)名师带动,助推课题研究再上新台阶“名师名校长实为学校的立校之本”,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又滋润着名师。培养和造就在教育界有重大影响的特级教师和教育名师,总结出版名师经验,推广名师研究成果,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学校近年来一直秉承的理念。近年来,学校教师也在高效完成个人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严格自律,在总结个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总结,积极促进个人成长,争先创优。近年来,学校教师成长迅速。有1名教师被授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成长为省级课程专家,8名教师获得“烟台名师”、“烟台名班主任”等称号;10余名教师正在市局的培养下积极成长在“名师”、“名班主任”的路上;2名教师获得“烟台市学科带头人”荣誉。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名师建立工作室,让各级名师发挥效用,带动更多教师成长。工作室借助于内外合力,以“专业引领、互学共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打造成为教学改革的研修组织;成为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工作站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园。

(2)推行全员导师制全程育人

近年来,学校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推行全员导师制,学校成立了学校生涯规划指导小组,两位副校长带头学习,亲自参与生涯规划师培训,并顺利取得相应资质,截至目前,招远一中共有20余位领导及班主任取得生涯规划师资格。以活动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有效地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校”“全国211工程大学及重点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全国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烟台市明星学校”“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等140多个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面对新课改,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学校将进一步胸怀长远,高位定位,立足改革,勇于创新,充分深化团队意识,张扬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合作,发挥团队效能,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真正办成群众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社会认可的现代化高中。YMG记者李京兰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谱写大爱

王学林,男,1966年8月出生,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他,一个现代化水处理工程公司的老总,带着“让邻里...

招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