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挖井惠乡邻, “当代愚公”郭苏“双手”挖井解决村里灌溉难题

烟台日报 2016-10-01 16:31 大字

“这些年村里一直对我很照顾,我本来还想再打一口井,让乡亲们更方便一点,但由于身体不允许,无法将想法落地实现。以后如果村庄有什么需要我做,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日前,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过广大网友踊跃推荐,招远市毕郭镇官地村村民郭苏入选“中国好人榜”。这是怎样的一位好人?昨天,记者走进他的家中,近距离进行了探访。满是泥土的院子,由于天气湿润缘故,走一步陷一脚……走进郭苏的家里,看着满头白发的老人,破败不堪的居住环境,一种敬意油然而生。由于家里就一个马扎,大家坐在炕沿上攀谈了起来。“我自幼家庭贫困,父母均是朴实的农村人,辛苦将我拉扯长大之后,我一直定居村庄靠种地为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聊起往事,郭苏羞涩的介绍着家庭情况。郭苏今年64岁,是村里的五保户,身体长年有病。2002年,他得了喉炎,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可病情日益严重,咳嗽厉害时经常有挺大一块血。“我以为自己不行了,就想为村里做点什么。”郭苏说。可是干点什么好呢?经过一番调查,郭苏发现村东果园和农田灌溉困难,这是困扰村里村民的一大难题。于是郭苏下决心要为父老乡亲们义务打一口大口井,解决村里灌溉难的问题。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大口井工程投资巨大,在普通的土质上打一口30米的大口井预计投资达七八万元,加上官地村村东土质坚硬,且大部分是硬石,投资数目更大。这样的情况让郭苏一筹莫展,思来想去,最终郭苏决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挖井,可当时的郭苏因为治病花光了所有的钱,连买镐头、铁锨的钱都没有。郭苏只好到哥哥家里借,哥哥、嫂子见他病得厉害,劝他打消挖井的念头,可他坚决不肯,非要用自己仅剩的日子为百姓为村里做一点事情,哥哥和嫂子被他的决心打动了,给他买来了铁锨、镐头等工具。工具买来的当天,郭苏十分激动,他怀揣着梦想来到村东干了起来。春去冬来,年复一年。有人笑他傻,他一笑;有人劝他别干了,他不吱声;哥哥嫂子劝他停下,他说自己还能干。为了省钱,工具磨坏了,他就一修再修;手磨破了,冻开口子,干起活来钻心的疼,舍不得买手套,他就到汽车维修部的垃圾堆里捡几付戴着干,磨破了就再去捡,捡不到就把手里的再补补;有时候身体病得厉害,舍不得买药,他就自己悄悄休息几天,稍微好点再接着干。井越挖越深,土越积越多,舍不得雇推土机,他就用小推车一车车往上推;为了省钱,他一口肉都舍不得吃,衣服也是破了再补,补了再破;家里的房屋年久失修,窗户更是破烂不堪,哪里破了,郭苏就用纸糊上,把所有的钱和力气都用在打井上。郭苏的行动打动了乡亲们,有的乡亲给他送工具,有的为他捐钱,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就这样历经整整7年的时间,郭苏的愿望实现了,一个口径为30米×20米、深8米的大口井挖成,这口井解决了周边300多亩果园和农田的灌溉问题。“我们开始都以为他是在作秀,因为这确实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但他坚持下去了,而且成功了,这口井也确实给我们村跟邻村带来了很大便利,他是好样的!”官地村村委委员衣文衷说,每当看到从这口井里抽出水来灌溉着农田,乡亲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郭苏,现在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当代愚公”。望着大口井里汩汩清水,郭苏也开心地笑了,“这些年村里一直对我很照顾,我本来还想再打一口井,让乡亲们更方便一点,但由于身体不允许,无法将想法落地实现。不过当地政府将我挖成的大井,用机械进行了修缮拓宽,彻底满足了当地群众的用水需求,这也满足了我的愿望。以后如果村庄有什么需要我做,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建闫少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蜜蜂授粉成为烟台市果农增收法宝

本报讯(通讯员于凯YMG记者姜乾)昨天,从市农技中心传来消息,全国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招远市举办,会议交流了蜜蜂授粉经验、推介普及了先进授粉新...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