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背后是尽责担当的“决心”——— 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略记
□本报记者 亓兵 通讯员 刘忠久 侯卫华 亓锦
施工人员正在修建挡墙
“这条路是上世纪80年代劈山开挖修建的,可以说在当时是一条标准很高的乡村路啦!但是山体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岩石松动,雨季一些石块就被冲下来。尤其是这两年一到汛期我们就要求学生的校车绕道而行,避过这段区域,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在辛庄镇团圆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点,村书记赵世胜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心中的那份焦虑总算被消除了,国土部门的同志几乎是天天摽在工地上,督促施工单位高标准、高质量搞好隐患治理工程。”“以前上坡下坡经过这儿,都很小心,尤其是风雨天真是瘆得慌,害怕有石头块滚下来,这么一治理走路不用提心吊胆了!”在工地上打零工的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团圆坡崩塌区位于钢城棋山风景区团圆坡村东北,道路是依照山势劈山而建的,建路后形成了一处长约300米,高约26米,坡度普遍大于70度的不稳定边坡,部分边坡近于直立或呈现负角度。这条道路是通往团圆坡村以及天山仙人谷旅游景区的一条主要道路,崩塌隐患对过往行人和游客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了较大隐患。
排查掌握这一情况后,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研究防治措施,并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经过努力争取到省切块资金110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随后,又邀请有资质的优秀技术单位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出来的方案反复征求镇、村和老百姓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后,再进行公示、投标,确保工程让百姓受益、让百姓满意。
据介绍,团圆坡崩塌区治理设计主要采用危岩卸载削坡、支挡、生态修复等工程。首先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的方式进行削坡、清理,将边坡上部页岩及薄层灰岩全部消除,削坡以达到下中部稳定灰岩为准,确保边坡内无碎石及裂隙发育的岩石。同时采用挂不锈钢防护网的方式,防止边坡上以后风化的碎石崩落;削坡结束后,在二阶平台内侧修建挡墙,覆土绿化;边坡下侧的页岩层采用浆砌石挡墙进行护坡的方式。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危岩体卸载、削坡,二阶平台挡墙的施工基本结束,确保汛期来临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地灾防治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要群众放心、安心、满意,我们就要千方百计、义不容辞地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钢城国土分局局长邹经纬说。
正是基于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近年来,针对莱芜市地灾隐患点多、面广,汛期极端天气易发的严峻形势,市国土资源局尽责担当、千方百计护卫民安,在全力抓好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健全防灾机制,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抓落实。专门制定印发了《莱芜市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2016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坚持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包点责任制,将莱芜市9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逐一分解。
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要求,健全和完善了市、区、乡、村四级涉及150余人的群测群防网络,并针对每年监控点的变化及时调整或更换监测人员,确保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保证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信息渠道畅通。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一点一案”,即每个灾害点都确定具体的责任人、监测人、避灾信号、疏散路线、避灾地点等,做到监测及时、信号畅通、疏散路线科学合理。
搞好应急演练,每年5至6月期间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问题突出的村(居)组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人人参与”目标。坚持汛期值班,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值班人员负责当天的灾情、险情收集和上报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加快搬迁避让项目进度,召开全市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将今年确立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攻坚年”,实行项目包点责任人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加大防灾宣传,利用“3.19矿法颁布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各分局、矿山企业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报纸、微信、上街宣传、入校宣讲等多种平台渠道,制作丰富多彩的宣传材料,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意识,真正做到“报上有文、墙上有字、电视有影、校园有声”。
高效务实的举措,使得莱芜市连续13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2015年成功推动钢城区获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俺希望亓书记多待几年”——— 记辛庄镇崖下村第一书记亓庆华
□本报记者 刘大伟“亓书记,中午忙完了到俺家吃饭吧!”“亓书记,来家里坐坐喝喝茶吧!”……走在钢城区辛庄镇崖下村的大街小巷,老少爷们大老远见到亓庆华就主动打招呼,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