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柔弱肩膀撑起半边天

烟台日报 2014-03-07 17:45 大字

杨克玲: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官“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最大的事,群众再难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群众满意就是我永远的奋斗目标。”杨克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检29年来,虽身患严重的家族性遗传多发性囊肿疾病,杨克玲始终保持着忠诚为民的一腔热情,先后办理各类案件3千余件,无一起错案、无群众投诉、无涉检信访。

2011年,杨克玲牵头组建芝罘区第一个派驻检察室,带病坚守派驻工作第一线,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用脚步丈量与群众的距离。派驻检察室是检察机关直接服务百姓的窗口,杨克玲勇挑重担由芝罘区检察院控申科科长走马上任第一个派驻检察室主任,边筹备检察室建设,边深入辖区调研。不到两个月,杨克玲跑遍了辖区4个办事处、35个社区,7所学校及辖区单位,来自基层的声音为杨克玲的派驻之路指明了方向。杨克玲主导建设的派驻检察室也成为全省城市社区检察室建设的范例,她的派驻工作经验先后被高检院、省、市院转发,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派驻检察室的建成只是杨克玲派驻工作的开始,为让派驻工作与检察院各项工作接轨,杨克玲还与技术人员一起建成了全市首个1十N网上视频接待系统,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与本院所有业务部门的工作对接办法,实现了派驻检察室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杨克玲更是成功研发了《派驻检察综合管理平台》,使派驻检察各项工作实现了网上受理登记、网上审批流转。同时,该系统还能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

群众的需求,永远是杨克玲努力的方向。为方便和社区居民交流,她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了派驻检察微博、派驻检察QQ,开通了全国检察机关首个派驻检察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派驻检察二维码,构建了检察“网络e社区”,推出了‘网络订单式接待制度\’,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随时与派驻干警联系,预约接待时间,干警实时受理、限时办理、延时服务、及时反馈。派驻检察微博、微信、QQ开通至今,共发布信息200余条,拥有粉丝、好友2000余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00余次,通过网络互动,共发现移交各类案源线索20余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杨克玲始终带着“群众工作事事都要做好”的干劲,开辟网络时代派驻检察的新途径,先后二十余次立功受奖,被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山东省优秀检察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信得过的贴心人”等荣誉称号。YMG记者刘洁通讯员王宁

隋文华:年审案件400起的“超人”法官

美国著名大法官米勒曾说,“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的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从穿上法官袍的那一天起,隋文华就用她的渊博、仁爱和慈祥耕耘着民事审判工作,从一个书记员成长为年审案件400起的“超人”法官,并任芝罘区人民法院婚姻家庭审判庭副庭长。

隋文华常说,“民事法官的威严绝不是高高在上,不能亲近的”。她始终坚持“法理并用,刚柔相济;纷解盾化,不遗隐患;人文关怀,和谐司法”的办案理念,以女性特有的爱心、细心,把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多年来,隋文华所办理的案件90%都在三个月内审结,最短的仅一天。2012年除夕的前一天,她接到通知,到立案庭协助处理60多名农民工讨薪案件,农民工80多万元血汗钱被拖欠。立案后,隋文华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好5份财产保全裁定书,冒着风雪奔走多家银行,冻结了欠款单位近90万元的存款,让农民工的血汗钱有了保障。

由于多年从事审判工作,她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但一直拖到休假时间才做了射频椎间盘摘除手术。手术后,为了按时审结案件,她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当事人进行沟通,让同事将当庭宣判的卷宗带到病房,趴在病床上写判决,第二天又让同事将判决带回法院,及时将判决送达到当事人手中。出院后,医生叮嘱她最少休息1个月。可她在手术后第15天,硬是戴着颈箍走上法庭。

隋文华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为社会服务。2007年,烟台市妇联刚刚成立的慈善义工工作站面向社会招收工作人员时,隋文华立即报名参加,成为工作站首批19名义工之一,也获得了烟台第一法官义工的美名。多年来,她坚持利用周六、周日到工作站义务服务,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回报社会,为妇女解答法律难题,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她还被烟台市妇联授予“维护妇女权益优秀慈善义工”荣誉称号,这也是烟台政法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法官。

付出之后总有收获。自2006年以来,隋文华年均审结案件超过400余起,调解撤诉率均超过82%,居全市法院系统前列。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授予“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山东省维护妇女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至2013年,她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成为烟台市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YMG记者刘洁通讯员塞义

王念娟:带领穷山村变“龙头”

在招远,王念娟被大家称为“女强人”。翻开她的就职履历,一个个响亮的荣誉称号足以说明这位农村妇女的优秀之处,自1992年担任招远市阜山镇栾家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念娟先后荣获全国计生协会优秀会长、全国科技致富女能手、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女村官、烟台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烟台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大家誉为“敬业爱民的女村官”。

作为村干部,王念娟时刻为村民着想。在王念娟的带领下,栾家店村建立起民生保障体系。每年为群众发放价值1000多元的福利,为村民代交闭路电视收视费,出资30多万元为村民入农村社会养老、平安家园、医疗、特殊意外伤残等保险。每年给60周岁以上的村民注射流感疫苗,为15周岁以上的村民免费查体化验,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关爱老人工程。凡是7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里都给送去价值200元的生日礼物。近年来,王念娟每年都组织18周岁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参观游玩。四年来,村里共有18周岁以上的460多名村民到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参观游玩。

一连串的民生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2006年,村里出资10多万元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2007年、2008年投资100多万元改造村街道3万多平方米,将过去的土路改造成了水泥街;投资80多万元,扩大了村集贸市场的规模,2万多平方米的市面全部硬化;投资240多万元改造村里污染严重的河道,建起了长160米、宽9米的石头大堡,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确保了村后20多户村民的房屋安全。投资150多万元,整修、硬化上山路,为村民上山提供便利。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450平方米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今年,集体又投入8000万元,计划在两年内把旧村变成新村,使205户村民都住上开放式的连体二层别墅楼,每户实用面积达到188平方米。

上任21年来,王念娟执着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勇担重任对党负责,勤政奉献让村民满意”的誓言。如今,栾家店村形成了以农副产品零售、建材批发为“龙头”,以服装、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两翼的“一条龙”产业。王念娟深知,栾家店村全面建小康的路还很长。YMG记者高少帅实习生孙泽双通讯员刘长江

葛丽华:海岛教育的守望者

四十年时间,坚守一座海岛,葛丽华用自己的青春、爱心和热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守望着海岛关于成长与梦想的希望。

在长岛32座岛屿中,北隍城岛是最北的一个,地域偏远、环境恶劣。因为岛上全是盐碱地,无法种植蔬菜和粮食,居民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靠船运进去。尤其是从秋季一直到来年春天,海上都有大风,一年里七八个月无法通航。

这就是葛丽华从教的地方。1973年,15岁的葛丽华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2012年,她从北隍城乡中心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在这个很多人选择离开的地方,她竟坚守了四十年。

在任教生涯中,葛丽华其实不乏调走的机会,但每次她都是一番纠结后选择留下,而理由也总是那么简单:学校里的老师太少了。由于岛上条件艰苦,教师资源流失得很严重,从好多年前开始,学校里一位老师就要任教好几个年级的多门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葛老师实在不忍心离开。一年又一年,葛丽华也记不得自己到底教过多少学生,只知道岛上50岁以下的人都是她的学生,甚至不少家庭全家人都听过她的课。

葛丽华说,要想让孩子们爱自己,自己首先就要用心去爱他们。冬天,看到孩子们脸蛋冻得通红,皮肤皴裂,她就在教室的一角放上一盒护肤霜。夏天,有的孩子被蚊虫咬得浑身是包,她就在教室一角放上一盒风油精。山后村的学生放学回家要通过一条昏暗狭窄的隧道,葛老师就每天护送他们回家,四十年如一日。

海岛小学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葛丽华却没有让自己的课堂闭塞起来,她大胆尝试新课改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探索研究出“无错”教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生出错时,她从来都是循循善诱,慢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班主任,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途径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进展和内心感受。除了上课,葛丽华经常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走到学生们家中,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从教四十年,葛丽华山里山外地走着,她先后走访学生家庭2000多次,信访1600多次,召开家长会600多场。

在北隍城岛教了四十年书,每年除了到县城开会,她几乎从没离开过这个岛。丈夫和儿子在另外两座岛上工作,一家人长年三地分居,她基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2012年9月30日,55岁的葛丽华退休了,她说:“如今离开讲台了,一定要好好补偿家人,弥补自己对他们的亏欠。”

2012年,葛丽华获得了“年度最受关注乡村教师”称号,并获得“十佳烟台好人双年度人物”。2013年她又荣获“第四届烟台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YMG记者韩杰通讯员于雅静

梁翠芝:田野上的企业家

梁翠芝,莱阳恒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果不是熟知,很难把这位朴素憨厚的农家妇女与拥有3.6亿元资产的企业董事长划上等号。她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但在辉煌成就面前,她一如既往保持农民淳朴本色,以拳拳爱心回报家乡社会。

出生于普通农家的梁翠芝,自小跟田地打交道。1994年,她依托农田大胆创业,多方筹资75万元创办了从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莱阳恒润食品公司。20年来,她坚持以诚为本、以质取胜,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恒润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8亿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带动蔬菜基地配套从业人员高达3万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1200余人,人均创收1.5万元。

在外人眼里,梁翠芝是企业“掌门人”,可在员工眼里,她就是一位“好妈妈”。梁翠芝总是这样说:“她们出门在外不容易,只要职工笑脸多了,我就没烦恼。”为了职工的笑脸,她对职工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免费配发被褥,统一安装空调、电视;职工买房子,她亲自和开发商讨优惠;工人住院,她安排专人陪护、车接车送……在她的影响下,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互帮互爱的优良传统。“我是吃过苦的人,不能忘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也是我的一个‘中国梦\’。”梁翠芝不仅对员工亲如家人,对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她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捐资助学,已连续20年承办莱阳河洛少年儿童科技节,引导了一大批孩子走向科技报国之路;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帮助周围近20个村庄硬化连村路、安装路灯及解决吃水问题。“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现在孩子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经结婚成家,但是他们都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义工,奉献社会。”谈起她资助的学生,梁翠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梦孙凯

梁翠芝(右一)与职工交谈YMG记者姜乾摄

YMG记者韩杰摄

杨克玲在走访YMG记者刘洁摄

隋文华在工作YMG记者刘洁摄

王念娟在工作YMG记者高少帅实习生孙泽双摄

新闻推荐

招远市9亿元“治水”, 到2016年底界河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在招远,界河被称为母亲河。由于历史原因流域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记者昨日从招远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招远市编制了《招远市界河流域生态环境...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