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谋金都福祉 谱民生新篇

烟台日报 2012-10-11 18:17 大字

近五年来,招远市始终把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作为财政投入重点,让市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子有所教,夯实民生之基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组数据为近几年来招远市的教育建设做出了最好的注脚:新建、改扩建校安工程学校20处,建筑面积20.2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3亿元;已投入1381万元在3个乡镇开通50辆校车,服务学生5500多名,到今年年底,解决剩余乡镇9700多名学生“上学远”和上学安全问题……

真金白银投入教育,给莘莘学子带来切实的变化。昨天,记者来到金岭镇邵家初中,看到的是:四层的现代化教学楼,可同时容纳千名学生的餐厅,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阶梯教室、音像备课中心以及校园网络的设备样样齐全,22个教学班的1100多名在校生享有的教学设施。“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很受益。现在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和城区学校毫无差别,‘软件\’也上去了,邵家初中共有100多名教职工,高中级职称的就有51名。”邵家初中的校长邵英东告诉记者,这里的变化只是全市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的一个缩影。

在张星镇石对头村,初中生孙超享受的是另一份教育民生的实惠。早晨6点,在经过5分钟等待后就登上了上学的校车,对照胸前“乘车卡”的号码,孙超很快找到对应位置。孙超告诉记者坐校车最高兴的事儿是能和好朋友一起上下学。招远市不仅以公平理念统筹城乡教育,在城区内也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招远市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张卫东告诉记者:“距离近是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基于学籍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而且是为了保持学校条件和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为了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近入学的公平性,招远市完全杜绝了不正当择校现象。”

资金的投入,公平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招远市教学质量的提升。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比率一直保持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已连续15年保持在99%以上,初中的辍学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截至去年,招远市高中段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8.6%。

病有所医,构建民生保障

“喂,请问是王先生吗?”市人民医院的刘医生正在对出院已经五天的患者王先生进行病情回访。刘医生的电话回访只是该市医疗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年“万名患者大回访”中的一个环节。该市通过大回访活动,回访门诊患者2300余名、出院患者1.1万余名,收集问题意见600多人次,一一进行了有效整改。

招远市卫生系统还积极完善基础建设:市级医院建设成果显著,投资3.9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已开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2008年建成了烟台首家独立核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城区16.2万人口全部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范畴,并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修缮、新建、扩建业务用房,配备更新医疗设备。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招远于2009年开始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每三年为一个帮扶周期,每个帮扶医疗机构对下帮扶三所医疗机构,帮扶医疗机构下派骨干技术力量,利用坐诊、讲座、带教、查房、进修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县对镇、镇对村实行层层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招远市卫生系统还组建了由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组成责任医生团队,对辖区实行分片管理,以“定期+按需”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4万份、电子档案51.5万份。

新农合作为一项便民利民政策,实现了让群众少花钱在家门口就医。招远市作为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市以来,共有近400余万人次的农民从中受益,累计报销资金2.7亿多元。此外,招远市不断优化补偿方案,今年筹资水平提高到300元/人,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

老有所养,打造民生福地

招远市柳行村的徐英声老人因为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对生活的忧虑大大减少了。农村养老保险只是招远市社保工作的闪光点之一,齐全多样的保险类别让金都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该市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早在2008年1月就已经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2008年,推进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广大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实现了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目标,2009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社保工作的每一步进展,都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有底气。截至目前,招远市参保职工达到13.96万人,参保率为98.6%,其中,企业养老保险11.8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1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到5280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到26.1万人,覆盖率为99.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6亿元。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已经全面建设起来。

为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招远市连续9年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待遇水平,近5年人均累计月增资额达到906元,人均领取养老金达到1515元/月,农村养老保险人均领取额达到160元/月。

居有所安,广厦万间民欢颜

眼下,在招远市城北区“阳光佳苑”的施工工地上,210套保障性住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这里,建设的不仅仅是一套套房屋,更是一个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

为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际问题,招远市已经建成了4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共2852户。招远市还建设了4批廉租住房,共260套。同时,政府投资建设了120套公共租赁住房,企业自建180套;从企业筹集公共租赁住房530套。

近年来,招远市在逐步解决住房困难群体住房的同时,还加快便民利民工程建设。目前,供热累计投资5600万元,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00万平米;供气累计投资2670万元,新增配套用户13548户,新增点火用户9547户;投资1100万元,对15个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城市小区居住设施日趋完善。

民有所乐,文化惠民更幸福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是招远民生工作重点之一。每逢重大节庆均有大型文艺演出,而每天夜晚的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市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大餐。在基层,庄户剧团、各类文化协会每年组织的交流、汇演、展出多达20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余万人次。

群众文化离不开活动场所。“十一五”以来,招远投资5000多万元对市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设施进行功能配套完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大金脉》影视外景基地”、“大学之道”、夼上文化艺术区等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场馆相继投入使用。目前,招远已拥有各种文化场馆近1000处。在基层农村,14个镇(街、区)均按一院、一站、三室、一校的配置标准建立了综合文化站。72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总藏书量90余万册,健身器材3000余件。

创新政策机制,引导文化投资。2007年,招远市启动了公益性演出和农村“2131”电影放映活动补贴管理办法,每向农村送一场电影,财政补贴200元,每向基层送一场演出,财政补贴2000元。2008年,招远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文化建设扶持基金,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基层文化建设奖励和补贴,先后向基层发放各类图书5万余册、乐器1500余件。今年,文化建设奖励基金增长到600万元。目前,招远现有摄影、剪纸、根雕、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楹联、戏剧等协会、学会30余个,全市已形成了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基本实现了“一刻钟文化服务”、“两公里文化服务圈”。

通讯员:栾守东范金利刁炳胜李彦山

蚕庄镇前孙家社区群众在文化大院排练扇子舞

老人敬老院安度晚年

↑上李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金岭镇邵家初中学生在上阅读课

新闻推荐

金都招远美丽宜居

初秋的夜晚,漫步在横穿金都招远的金泉河河畔,抬头望去,沿河的景观灯璀璨夺目,倒映在河水中,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构成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这是一...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