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花生地里的“绿效益”

莱芜日报 2012-09-01 20:32 大字

无公害种植既保护了水土不受污染,又提升了农产品的“绿色”附加值。在水源保护地,无公害种植模式更加值得推广

花生地里的“绿效益”

本报记者 鹿振林

8月29日,记者来到钢城区辛庄镇坡庄村。

村东头的砂石岭上种了一大片花生,钢城区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赵宪明带着记者去看,却故意卖关子:“你看这块花生地有什么不同?”记者仔细看了一圈,没发现有什么不同。

赵宪明拔出一串花生果子,介绍说:“这是块无公害花生试验田,从播种到收获,没有喷洒一滴农药。”一个个花生果子带着泥土的芬芳,剥开尝尝,又脆又水生。

种花生,除草是一大问题。坡庄村的村民刘登和是个种地“老把式”,种了十几年花生,他听了连连摇头:“不打除草剂,草还不长满了?花生播种后,一般是喷洒农药后盖上地膜。”这样药效持久,但也在农田和花生中增加了农药残留。

赵宪明却敢“打包票”,他拍着胸脯说:“这片是无公害花生示范园,绝对没打农药。”

原来,“奥妙”全在地膜上。赵宪明撕开一块地膜给大家看,一般地膜白色,而这里的地膜是银黑两色。赵宪明介绍:“这种地膜是农业科技创新产品,它采用三氧化二铕转光剂,利用光学和生态学原理实现了除草目的。”看记者不是很懂,赵宪明进一步介绍:“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这种膜把透光率控制在一个临界点上,使膜下的杂草得不到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

记者在花生地里一看,确实鲜有杂草“破膜”而出。

记者:“老百姓对这种双色地膜感兴趣么?”

赵宪明:“今年先在这10亩地上试用,验证了成效后再逐步推广。”同样用地膜覆满一亩地,买普通地膜花费60元,买双色膜要花费100元,价格有些高,但赵宪明说:“要是综合算,一般地膜加上农药再加上除草人工费,也不会低于每亩100元,而且种出来的花生有农药残留。”

赵宪明认为,现在市民们非常注重吃得放心安全,绿色产品的经济效益已经日益凸显,但如果光宣传“绿色”农产品的好处,农民却得不到益处,再好的产品也难推广。他说:“必须要让‘绿色\’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我正在联系花生油加工厂,如果一般花生油卖10元一斤,绿色无公害的花生油能卖到15元-20元,收花生的价格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辛庄镇经管站站长李东实说:“辛庄镇是水源保护地,光这一点,无公害种植就值得大力推广。” 

新闻推荐

省督查组督查考核莱芜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林殿玲陪同

本报讯(记者 韦勇)11月22日至23日,省国土资源厅总经济师曲荣鹏率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督查考核组来莱芜市督查考核。市委副书记林殿玲主持召开汇报会并陪同检查,副市长郑金启汇报莱芜市情况。曲...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