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农家女 把饽饽做成产业

烟台日报 2012-04-13 18:25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李建张少芳摄影报道)中国的面塑历史悠久,如今把面塑做成产业的也大有人在。昨日,记者在招远市玲珑镇鲁格庄村就遇到这么一位以面塑为事业的80后农家女。

记者初见31岁的高玲是在她婆婆家里,当时她正忙活着为一户准备办喜事的邻村居民赶做一批庆典饽饽。高玲介绍,因为手艺好,前些年经常有四邻八村的邀请她帮忙做活,一天最多能挣20多块钱。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再加上客户越来越多,她索性在家里开起了作坊。小孩满月、过百岁、盖新房子上梁、娶亲嫁女的都要做喜饽饽,这一年下来不用出门也能赚个两三万。“将这传统手艺转化为家庭经济产业,何苦还要东奔西走地出门去打工啊。”高玲对记者说道。如今,高玲已是家族的第四代面塑传人了。

做饽饽难,给饽饽上色更难。在刚开始学的时候,为了能给饽饽上好色,高玲到处拜师求艺。高玲告诉记者,刚开始画的时候,自己的手总是打哆嗦,有时候家里做馒头,她就在馒头上画,慢慢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高玲在对艺术的坚持不懈中,终于获得了领悟。她告诉记者,自己平常非常注意搜集各种素材和灵感,有时候在电视或者书报上看到一些好的创意,或者在吃饭睡觉时突然迸发出灵感,她都会立即画出来,作为面塑时的参照。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玲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高玲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全家十多口人齐出动,从凌晨两点开始一直忙活到晚上十点。在她的熏陶下,高玲六岁的小女儿也开始学着妈妈“在馒头上画画”。

通过“以面会友”,高玲的面塑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经过她手的作品,更加形象、细腻、传神。她擅长各种人物、动物面塑。如今,这些面塑有很多被当成礼品送至北京、上海、西藏等地。高玲说:“面塑艺术传承的不仅是手艺,传承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新闻推荐

招远淘金小镇开园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赵中松陈菲菲)昨日,记者从招远市获悉,近日位于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内的淘金小镇正式开园,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淘金体验为主题...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