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鱼儿也能做奶喝?, 烟台300项专利待字闺中

烟台晚报 2012-04-27 02:20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李凤通讯员张竹青刘伟)昨日是第十二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专利技术(烟台)展示交易中心开办“专利超市”,展示全市优秀专利项目,同时免费开展专利申请、专利转化以及法律咨询服务。记者探访现场发现,专利超市里专利虽好,却多数“待字闺中”,难觅“良婿”。

专利多,医药专利难嫁

用猪皮做出来的“巧克力”,静止法浅液无土栽培技术,多功能水果切削器,太阳能浑水阀……各种各样的优秀专利项目静静地躺在“专利超市”的货架上,期待“良婿”的出现。但是需要这些专利的人并不是很多,“专利超市”显得有些冷清。

芝罘区的甘晓晖先生带去了自己发明的“八面玲珑”工艺品专利作品,除了独特的八面体外形,其中的八卦等图案也非常奇特。甘先生希望这个专利得到招远市玲珑镇的喜欢,作为该镇的标志。不过现场并没有相关“伯乐”,他只能抱憾而归。

市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科科长张涛告诉记者,专利转化成功并非易事,目前全国专利转化率也不超过10%,有的大城市甚至只有5%。2010年“专利超市”建成后收纳的300余项专利,目前达成合作意向的也只有四五项。从目前来看,发明人有“分量”,了解市场、针对性强的专利,容易转让一些。

例如高弹沥青专利,它的发明者是建设集团老工程师孙茂杰,孙先生技术精湛,加上他的发明密切结合行业需求,因此很快就有人上门洽谈;还有便捷洗车器,它的发明者是烟台职业学院的陈卫光先生,这一专利简单实用,正迎合时下的市场需求,因此也很快转化成功。

相比较而言,医药领域及垄断领域的专利,最不容易转化。

着急,本地企业“不识货”

在为数不多的转化成功的专利中,不少是被南方人相中带走了,北方一些企业对这些专利并不感冒。张涛说,这也正是专利转化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好专利嫁不出去,张涛科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告诉记者,出现这种局面,专利持有人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是原因之一。“专利超市”虽然为双方搭起了平台,但眼下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平台。另外,也有不少专利人只关注发明本身,未考虑市场需求以及转化成本,因此登记后一直无人问津。

而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本地的企业不感冒。“烟台本地的企业,多是订单生产,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高利润,而专利的转化需要时间和投入,很多企业虽然对专利感兴趣,但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张涛说。而南方人则不同,他们只要觉得专利有卖点,市场需求大,即便利润较低,也愿意付诸生产。

稀奇,专利超市多奇事

鱼类营养健康,人人爱吃,但把鱼做成“奶”,您肯定没想过吧?芝罘区的邓爱平女士就想到了,经过反复研究,她发明了“全鱼乳奶”,还申请了专利。昨日,这项专利就呈现在“专利超市”,等待能将它转化成大众化产品的“伯乐”。

昨日的“专利超市”里,类似于“全鱼乳奶”的新奇专利项目还有很多。例如一种“环保消音消烟器”,它是专门针对目前汽、柴油车设计的,以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自然风和它的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作为动力,推动一组叶轮,把尾气强制性压入过滤带中,使尾气经过层层过滤达到净化再排除。发明人林先生将它带入“专利超市”,也是希望能和有实力的单位或个人合作将其开发出来,服务于社会。

新闻推荐

油箱漏油司机被卡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孙朋强)昨日,招远市区一辆小轿车与一辆面包车相撞,面包车被“拱翻”在地,招远巡警大队顺利救出被困人员。当日晚10时许,正在...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