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五十载一世母女情
YMG记者李鑫通讯员李建孙冠伟张少芳摄影报道
■50年前,怀有7个月身孕的她痛失配偶,与孤苦伶仃的婆婆相依为命。5年后,年幼的女儿也夭折离她而去,婆婆从此成了她唯一的牵挂。为了照顾婆婆,她曾一度拒绝再嫁,几十年来,她始终如一地体贴赡养老人,用质朴的爱,演绎了一段“孝亲敬老”的感人真情……
在招远市玲珑镇鲁格庄村,只要一提起李天云这个名字,村民们都会不吝夸赞地把她作为“孝顺”、“好媳妇”的代名词,而李天云一家三代人孝亲敬老的事迹早已为乡邻们所熟知。
昨日,在招远市文化区李天云大女儿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72岁的李天云,见到她时她正在给婆婆梳头,而李天云的婆婆周淑荣更已是92岁高龄。李天云告诉记者,婆婆身板儿很硬朗,但每年天冷时节,大女儿总是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过冬。在这份没有血缘的亲情里,三代人代代传承孝亲敬老,诠释着纯朴感人的人间大爱。
李天云:“我不嫁,除非婆婆随我一起”
50年前,年轻的李天云嫁到了招远鲁格庄村,和丈夫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婚后,她和丈夫、婆婆居住在一起,虽然家里贫寒,但总算是温馨美满。不久,李天云怀孕了。此刻,全家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悦的气氛里,等待着宝宝的降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年,李天云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而此时的李天云已经怀孕7个多月了。丈夫的离去犹如晴天霹雳,让李天云险些昏厥,心里巨大的悲恸一度让她失去对人生的渴望。可是一想到孤苦的婆婆和自己腹中的孩子,她一次次提醒自己,自己身上还担负着两个亲人的生活,就这样,她咬牙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儿。孩子的出生,似乎带给李天云一些希望,这也算是找到了一种依靠,但同时她也明白,自己身上也多了份责任,担子也更重了……在接下来含辛茹苦的5年时光里,李天云任劳任怨,用自己单薄的身板扛起了一家三口人的生活。
俗话说,祸不单行。生活给了李天云太多的不幸,女儿5岁那年,也因病离开了人世。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几乎让整个家支离破碎:丈夫和女儿的先后逝去,犹如一柄柄钢刀,深深扎进李天云的心里,生活的艰辛更像是无情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肩膀上。亲戚和邻里们看在眼里,都为她不幸的遭遇深感同情,不断有些好心人相劝:再找个人嫁了吧,你还年轻。然而,李天云却选择了独自承受。她对记者说:“我还有个婆婆,我嫁了,她怎么办?”
那时候的李天云气质好,长相漂亮,是村里出了名的“一枝花”,因为聪慧能干还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是很多未婚男子心中的理想对象。她在家里家外的忙碌让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合适的就嫁了吧,别委屈自己,你还年轻。”婆婆拉起李天云的手给儿媳做起了“思想工作”,可是李天云就是铁了心的不嫁,在此之前,李天云已经拒绝了很多次上门说媒的媒人。
“女儿和婆婆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女儿没有了,我的世界已经垮了一半。”李天云谈到这里的,眼圈红了。李天云曾有个同学得知她的遭遇后,委托李天云的姑姑保媒拉纤,还是被李天云一口拒绝了。“那时候追求儿媳妇的男子不少,可是这闺女死活不答应,就是不嫁。我知道,她都是为了照顾我,是我拖了她的后腿啊!”说道这里,李天云的婆婆周淑荣已是老泪纵横。她对记者说:“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和劝说下,媳妇李天云总算答应了,但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再嫁的丈夫,除非能和她一起赡养婆婆,否则她绝对不嫁。”一时间,李天云对婆婆的孝心感动乡里,同时这也让想追她的人望而却步。
周淑荣:“亲闺女也不能对我这么好”
在媳妇李天云31岁那年,有一个男人走进了李天云的生活,愿意同她一起赡养婆婆,这个男人就是同村的刘崭新,比李天云小4岁。刘崭新憨厚老实的性格确实让李天云对他产生了好感,而刘崭新也硬是凭着那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李天云。就在那年,刘崭新倒插门,两个本无交集的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婚后,由于刘崭新的身体不是很好,无法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很拮据。虽然家里贫寒,但是多少年来,两口子总是把全家收入悉数交给婆婆周淑荣掌管。当记者问道周淑荣婆媳之间的那份感情时,周淑荣紧紧抓住了旁边李天云的手对记者说:“闺女喊了我50年的妈,她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能做到她这样啊。”采访中,婆婆周淑荣告诉记者,她的命运和儿媳李天云非常相似。周淑荣21岁嫁到鲁格庄村,在她27岁时,丈夫去世,留下一个儿子和婆婆。那时候她也承受着丧夫之痛,有时候实在忍受不住生活带来的委屈,自己就一个人跑到山里偷着哭,哭完了再拾草回家维持生活。“那时候婆婆对我并不好,可是我是不会把她丢弃一旁不管的,我一直养着我婆婆,直到她90岁过世。”周淑荣说话间老泪纵横,她说:“我知道那份痛苦和委屈,所以我更心疼我的儿媳妇,我把她当我亲闺女一样看待。”这对同病相怜的婆媳在命运的共鸣中,缔结了一份比血缘更近的亲情。
清贫的生活并没有破坏李天云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李天云夫妇对老人体贴入微的照顾始终如一。“妈,炕凉不凉?”每到天冷,这句最简单的话总会响起在周淑荣耳畔。每日三餐,李天云夫妇总是把饭菜送到周淑荣手边,即便在农忙时节也不例外。婆婆周淑荣告诉记者,“那时候日子很苦,但儿媳小两口尽孝道,不舍得吃一口肉,常常把仅有的小块肉夹到她的碗里,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啊。”
婆婆周淑荣71岁那年,突然患阑尾炎住进医院,李天云和刘崭新夫妻俩每天不分日夜在病房照顾老人。李天云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被同病房的同龄病友看在眼里,当病友得知李天云事迹后深受感动,当即要求和周淑荣结拜为干姊妹。在周淑荣出院那天,病友的儿子开车将周淑荣送到家门口,并表示要用这个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后人。转瞬之间,李天云对婆婆的照顾已经过了50年,熟知李天云事迹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容易”。
刘世欣:“我会将爱继续传承下去”
采访当天,记者了解到,李天云老两口已经患上了糖尿病七八年了,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每年还需要支付几千元的医疗费用。李天云的大女儿刘世欣告诉记者,老两口光胰岛素每年都得花费5000多元,另外还有一大堆其他药品开销。李天云后来所生养的两个女儿虽已成家,可并不富裕。如何赡养婆婆成了李天云夫妇的一个大问题。
“老两口没有收入,只能每天手工制作小饰品来维持生计。”鲁格庄村村民李瑞娟大姐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小手工钩织网扣赚取的钱数只能用厘来计算,因为一个小网扣只能赚3厘钱。一整天下来,老两口也就能收入两三块钱。有时候邻里街坊都来帮忙,一天最多也就能赚四五块钱。而这对于这个艰难的家庭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为了减轻媳妇和家人的负担,婆婆周淑荣经常呜咽着说:“我不能再拖累你们了,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每到这个时候,李天云总是在一旁安慰开导。她告诉记者:“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干不动的时候,照顾婆婆都是应该的。我这么做,我的孩子也会这么对我的。”
“我们姊妹俩从小就知道奶奶和妈妈不容易,她们一辈子都很苦,在我们的家庭里,孝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我会把这份爱继续传承下去。”大女儿刘世欣说道。记者得知,虽然在城里有房,但李天云的大女儿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二女儿刘世芳则留在村里做临时工。但赡养老人,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在周淑荣90岁生日的时候,一家人为老人买了个9层蛋糕,在村里摆了好几桌。“就算咱再经济拮据,也得给俺妈好好过个生日,就是我的亲娘!”李天云说道。周淑荣则告诉记者,那天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刘崭新帮扶周淑荣上楼
谈起辛酸往事李天云流下眼泪
大女儿刘世欣表示要将这份孝心传承下去
李天云帮婆婆周淑荣梳头
记者感言
一个媳妇50年来陪伴着孤寡婆婆,用一双勤劳的手铸就起婆婆的幸福晚年,与其说是婆媳,不如说是母女来的更恰当。当周淑荣和李天云相守一世回忆一生时,她们同命相怜的情愫交织的泪花在瞬间汇聚,比血更浓的人间真爱在她们身上演绎,得到诠释。
李天云和周淑荣都只是最普通最传统的乡村女性,这对婆媳之间没有一丝的血缘关系。即使遭遇了丈夫和女儿离去的痛苦经历,李天云依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婆婆的责任,甚至甘愿为婆婆牺牲一生的幸福。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虽然家庭生活清贫,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既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豪言壮语,但李天云始终对婆婆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在李天云的眼里,她只是在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她用50年的光阴把“孝”字深深地刻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书写着“中国最传统的朴实与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性的美丽在李天云身上得以绽放。儿媳对婆婆尊敬孝顺,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儿女做出了示范,孝亲敬老可以教会下一代更有责任感、有爱心。绵绵婆媳情,悠悠母女爱,50年已然过去,但这份孝亲敬老的亲情却依旧在传承延续…
新闻推荐
蓬莱旅游休闲服务中心项目,投资14亿元,位于蓬莱三仙山风景区东侧北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中国馆设计者何镜堂先生设计,秉承园林式建筑风格,注重景观美化及...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