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剧团如何才能突破瓶颈谋发展,面对困难时如何才能从容不迫,实践证明体制改革是关键庄户剧团,出路在哪里?
本报记者 沈孝东
莱城区凤城街道的青草河剧团、钢城区辛庄镇下陈村的蟠龙梆子剧团、颜庄镇颜庄村的花鼓锣子表演队、鹏泉街道官厂村的官厂“长勺战鼓”……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里,常常看到他们活跃的演出场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已经不再满足于打打牌、看看电视来消磨时间,他们开始寻求一些品位较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庄户剧团也因此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百姓舞台上。但他们的发展是否顺利?庄户剧团如何克服困难谋发展?近日,记者走访了莱芜市几家庄户剧团。
希望能有个排练场所
7月22日,记者在青草河的一座桥底下,看到演员们正在练嗓子。“排练场地一直困扰着剧团,去年在莱芜车务段的活动室“赖”了一年,今年活动室因新楼房建造而变成危房。虽然领导给我们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但远远不能满足排练的需求。平时演出任务多,没办法只能到桥底练嗓子,真正排练时,再想办法吧。”青草河剧团团长颜世芳说。青草河剧团于2009年8月组建,现在已经有50余名演员,主要演出莱芜梆子、豫剧等市民喜爱的节目。剧团受资金短缺的限制,捉襟见肘,再加上没有排练场地,导致演出节目在演出前就会与观众见面,对此颜世芳很无奈,他希望有关部门能伸出援手,安排协调一个可以排练节目的场所。
剧团收入仅能维持现状
近几年,钢城区辛庄镇下陈村的蟠龙梆子剧团非常活跃,他们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有了自己排练节目的舞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专门采访并播出过剧团的一些报道,蟠龙梆子剧团也声名鹊起。剧团发展看似顺利,实则不然,剧团团长韩克说:“现在剧团经常组织演出,去年收入达10万余元,但对一个拥有15人的剧团来说,也仅能够维持现状,要想扩大剧团的规模,或者购买乐器服装等设备,资金问题就显现出来了。”韩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部片长15分钟的小戏,排练时间需要8到10天,每名演员的工资一天就要40元,算上各种交通费用,支出达到6000余元,而剧团每年要组织大大小小的演出近千场,仅给演员发工资的费用就达10万元,各种交通费和伙食费支出在5万元左右。韩克说,自从2007年他撑起蟠龙梆子剧团后,东拼西凑已经先后投入20余万元,真不知道还能到哪里借钱。
人才“何”时来?
演员是剧团的支撑力量,人才匮乏,就会制约整个剧团的发展。记者在钢城区颜庄镇颜庄村花鼓锣子舞蹈表演队采访,感受颇深。花鼓锣子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一个民间舞蹈表演队,集说、唱、武于一体,表演队逢年过节都会组织演出,由于演员缺乏,这支表演队也身陷困境。颜庄村支部书记张庆明说:“虽然表演队组织花鼓锣子进行过宣传,但由于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时间参加训练和演出,加上演出时间断断续续,队里已经没有专职的演员。”颜庄村村民李明在一家工厂打工,每天能赚到100元左右,他说:“不是我们不喜欢这个职业,表演队每个月演出次数有限,我们确实盯不住,倒不如找份工作踏踏实实赚钱。”花鼓锣子的第四代传人李沛庆说:“现在花鼓锣子的演员年龄最小的已经40多岁,真不知道以后谁能够担起重任,将花鼓锣子传承下去。”
体制改革是关键
摆在庄户剧团的困难很多,他们的路该怎么走?莱城区鹏泉街道官厂庄户剧团团长张珂说:“庄户剧团要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去年我们剧团的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官厂庄户剧团2008年组建,刚开始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演员不要工资,没白没黑地训练,是名副其实的“白天拿锄头,晚上拿鼓槌”。在村民的支持下,村里花巨资购买了大鼓,剧团也开始外出参加演出,官厂“长勺大鼓”的名声也渐渐打响,去年,剧团改制为官厂仁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珂说:“剧团在2009年通过参加全运会开幕式等表演已经小有名气,随着演出次数增多,我们认识到剧团原来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剧团改制后,引进大学生充实剧团的人才力量,聘用大学生管理剧团,使剧团运作愈加规范,现在资金充足,人才济济,演员们每演出一场就能拿到120元的出场费。记者了解到,官厂村正努力做活做大“长勺战鼓”文化产业,并通过复原“一鼓作气”主战场、与国外学校进行交流等方式,提高官厂剧团的影响,着力打造一个以鼓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将鼓文化推向世界,让鼓文化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周伟)辛庄镇积极抓住雨季造林的最佳时机,全面推进造林任务落实,三项举措齐头并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该镇“早发动”、“早规划”,及时将造林任务分解到各村、各户,做到了任务明确...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