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家店村转调开启富裕门

莱芜日报 2011-05-25 23:13 大字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三年前种花生,亩均收益不足600元。如今发展特色种植,亩收益提高了10余倍———

徐家店村转调开启富裕门

本报讯(记者 刘凤)连片的蔬菜大棚内,一棵棵土豆株壮叶肥,丰收在望;大棚外,一排排果树迎风舒展,把整片山岭装点得生机勃勃。“就是这片山岭薄地,不到三年时间,亩产效益就提高了十几倍,村民收益也是逐年提高,”5月5日,在钢城区辛庄镇徐家店村东岭上,村支部书记孙宗冲正领着村民种姜,他笑着说,“是产业结构调整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几年前的徐家店村村民,在山岭薄地上种花生,从头忙到尾亩均收入不足600元,除去成本剩不下多少纯利。村民们守着1000多亩山岭地,怎么也找不到增收致富的“金钥匙”。面对增收无望,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家庭妇女除了顾家种地,闲来就扎堆拉家长里短。

促进农民增收首要解决的,是如何调优种植业结构,让土地升值,让人人有活干。2008年开春后,徐家店村“两委”按照“多元化、科学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组建了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将村民手中的1000多亩零散耕地实行统一开发,连片规模经营,村民每年每亩地都可以获得不低于原土地价值的400到800元不等的保底收入。

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先后自筹资金160余万元,完成了大小11项水利工程,使全部耕地实现了自流灌溉。2009年,在市烟草部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有7户村民改种黄烟300亩,当年亩均获纯利1500元,是过去种花生收入的近3倍。山岭薄地第一次种出了比花生多好几倍的效益,也让全体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转调和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去年以来,在继续引导发展黄烟种植的基础上,村“两委”又趁热打铁,将剩余土地重新进行了规划,发展了板栗、樱桃、苹果、中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今年,该村又在东岭上一次发展了32个土豆大棚,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

孙宗冲算账说,这32个大棚,亩产至少在4000斤,按2元一斤的市价来算,一亩地少说也能收入8000元,是种花生收益的十多倍。今年,村里又将全部耕地实行了股权化,并均分到人头,在保证村民获得400至800元土地保底收入的前提下,2014年公司将对盈利部分与村民实行四六分成,使集体和农户实现双赢。

徐家店村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单一的种植业结构,走向了多元化、规模化经营,土地产出效益有了十几倍的增长,不仅村民收益有了增加,而且集体也获得了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本。同时,规模化经营也使更多的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充足的时间去从事第二职业,收入进一步增加。

孙宗冲说:“现在,村里的妇女劳力人人有活干,除了在公司上班,更多的人正从事着建筑、道路绿化养护等工作,一天最少也能挣30块,全村找不出一个闲劳力!” 

新闻推荐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5月27日,莱芜市妇联会同莱芜供电公司在辛庄镇八一希望小学举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仪式,现场对16名贫困...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