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模式农村垃圾处理向城市看齐

莱芜日报 2011-04-06 23:2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陈明

“现在农村也有垃圾池、垃圾桶,像城里一样由我们这些保洁员来收垃圾了。”每天早上,钢城区辛庄镇南蛇沟村村民张树英都要准时穿上她的“黄马甲”,开始沿中心大街清扫和收集垃圾。这些垃圾被收集在村里的垃圾箱内,再由专门的运输车辆运往大型无害化垃圾厂做集中处理。像张树英这样负责清收垃圾的村民保洁员,在莱芜市的每个村都有。

如今,走进农村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垃圾箱,就如同生活在城市里一样。走不到150米的路,就可以看见一个垃圾箱。村民们像城里人那样,每天把自己的垃圾用塑料袋收集起来,放到大门口,每天都有专人来清理,农村环境越来越干净了。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的工作人员介绍,农村垃圾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莱芜市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着力建设清洁、文明新农村。2008年,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全市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的无缝隙覆盖。去年,为了提高农村垃圾治理质量,莱芜市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充分发挥乡镇在城乡垃圾处理中的枢纽作用,努力解决了处理水平低、运输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根据莱芜市村庄布点规划和社区规模大小,在各镇建设垃圾中转站13座,并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集中采购了最先进的垃圾运输设施,农村垃圾在镇内实现了初次压缩处理。同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进一步优化治理模式,建立“村收集、镇压缩运输、市集中处理”的新模式,在每个农村新社区都配套建设了垃圾存放点,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垃圾清运到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后,由镇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抛撒,有效避免了“垃圾搬家”现象的产生,巩固了农村垃圾治理成果,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环境干净了,看着也舒心,现在村里不到150米就有一个垃圾箱,并且,每天都有保洁员来处理,生活垃圾有人管,我们的生活垃圾也不再乱扔了。”钢城区辛庄镇南蛇沟村村民李洪涛说,以前,村里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乱扔乱倒在附近的沟渠里、房子的背后,时间久了就成了小型的垃圾山。一遇到下雨天还能闻到垃圾的味道,既难闻也难受。现在,村里有了垃圾箱,还有专人处理垃圾。看着崭新的垃圾箱,李洪涛说:“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像城市了,我们村民也都很自觉,垃圾也不乱扔了。”村里破砖烂瓦杂草堆渐渐失去了踪影,大街上整洁平坦,各家门前干干净净,保洁员的“黄马甲”经常在街头胡同闪现……

“没有垃圾桶时都乱扔,哪里得劲哪里放,现在都怪自觉,保洁员还按时来收拾。”大王庄镇竹园子村的刘凤兰深有感触。竹园子村每户村民的门外头都有一个塑料桶,塑料桶上还有编号,一天的垃圾都由保洁员倒进小推车。34岁的张克芳是该镇竹园子村的保洁员,她每天6点起床,先清扫村内主干道、连村路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然后把各户门前垃圾桶内的垃圾倒进小推车,再运到村头的垃圾池里。“我每天干两个来小时的保洁,再去干坡里的活,农活保洁两不误。”张克芳说。

“日日清,天天运,最多时一天拉七八车呢。”莱城工业区康乐家园物业管理中心经理刘涛拿着手机,不停地调度着各村的垃圾清运。在莱城工业区,70个行政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天由康乐家园物业管理中心运送到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目前,莱芜市已普遍建立起农村垃圾“村定点收集,镇集中清运,市、区统一处理”的治理体系和“将村庄的保洁任务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标”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钢城区执法局垃圾清运科的老刘就是专门负责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的,每天早上他都驾驶着垃圾清运车,到清运点收集垃圾,每到达一个清运点他都要下车给垃圾箱挂钩,从地下提起来安装到车上,看似简单的工作环节,老刘却要和他的同事重复数遍。2008年钢城区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对农村垃圾的规范化管理,2009年构建了大城管,推行市容环卫园林路灯一体化管理后,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了对城区、城中村、莱钢厂区和农村生活垃圾的监管治理。

图为村里的保洁员正在清扫垃圾。 

新闻推荐

社科专家下基层宣讲活动成效明显

本报讯(记者 孙丽丽)6月9日,由市社科联、市气象局、钢城区委宣传部组织的“气象知识进农村”宣讲活动在钢城区辛庄镇大辛庄村文化大院举行。通过现场与专家互动交流、观看宣传展板,群众学到了与日...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