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送政府温暖共享发展成果, ———招远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烟台日报 2011-01-12 18:47 大字

“十一五”以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在积极推动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社会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用于民生建设的各项投资高达45.3亿元,走进金都招远,所见所闻无不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119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

“十一五”以来,招远市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该市在全市14个镇办区的119个中心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有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活动场所。与此同时,该市大力实施社区公共环境整治,五年来,先后硬化道路30公里,栽植树木42.3万棵,建设沼气池695个,清运垃圾600吨。

针对日益发展的大社区制,招远市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民群众昔日“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传统生活观念,一方面积极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吸引周边群众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催生农村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快农村合并进程。自2008年6月推出烟台市第一个农村社区———蚕庄镇林家村至今,已先后推出119个新型农村社区,由此成为烟台市第一批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的县级市之一,并顺利通过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评估小组的验收。目前,以金岭镇、张星镇为代表的“多村一社区”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亿元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近年来,招远市以关注民生、改善医疗条件为己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制,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此,该市早在四年前就确立了投资3.9亿元的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目前传染病房楼工程已交付使用,病房楼一期、门诊楼一期主体结构已竣工。在保证城区医院建设力度的同时,还不断完善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条件,先后为基层配备生化分析仪、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100余台(件),修缮业务用房600余间,全面完成了213处规范化卫生室建设任务,2010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为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市积极倡导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力求“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5处,社区服务范围覆盖全市90%以上村镇,40余万市民受益。在药品供应销售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15处乡镇卫生院,均严格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为解决农民就医难,该市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五年来,新农合累计补偿资金1.4亿元,受益农民162万人次。市民政、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协作,补助资金134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参合资金。更为可喜的是,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丰硕

自去年至今,招远市以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为此,该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设立了10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和2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以此调动基层主动创业积极性,一年来,先后为270余人发放创业补贴120万元,发放贷款265万元,贴息10多万元;与此同时,该市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新创业的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免收工商管理费用和注册登记费,一年来,全年累计为110人减免税费3.85万元,为557人发放两项补贴137.7万元。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则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帮助6户城镇零就业困难家庭、1户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及223名困难群体实现了再就业,全市“双零家庭”始终保持了动态消零的良好态势。

在此基础上,该市将精心筛选的80多个项目以电子屏幕、书册、电视滚动字幕、报纸就业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发布,由此带动全市自主创业1600多家,就业人数达10800多人。在立项帮助的同时,该市还积极创建劳动就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平台和机会,两年来,先后确立创业基地8处,吸纳入驻企业825家。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口15281人,其中城镇就业11769人,农村转移就业3512人,城市全市失业率为1.3%。

住房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近年来,招远市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提高群众居住生活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逐步建立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通过开展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报登记和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工作,详细摸清全市住房保障底数。

经过认真调查、科学论证,该市先后制定印发了《招远市市区最低收入居民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关于公布烟台市住房保障政策有关标准的通知》、《招远市第四期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工作

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以指导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前期已建成29.75万平方米三期经济适用住宅小区,解决3720户城市住房困难居民住户的基础上,2010年再次扩建5.93万平方米,587套经济适用住房。目前,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在烟台市各县市区中位列前茅。

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十一五”以来,招远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因地制宜、灵活操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型”建设模式,即资源整合型、镇村投入型、群众集资型、能人捐助型、部门帮扶型。目前全市大部分综合文化站设施面积超过了500平方米,普遍建有一院、一站和三室,基本实现了“一站多能”。

文化大院的建设为全市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对此,该市充分利用黄金节文化活动、春节晚会、新创作剧目调演、综合文化艺术展览和剧团送戏下乡等各种活动载体,推进全市文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每年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上万次。业已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骨干网络,配有文化骨干50000人,年辅导组织开展文化活动300多场次,发展戏剧协会、书画协会、民间艺术协会、庄户剧团、秧歌队等各类农村文化社团2000个,涌现各种文化示范户5000余户,由此成为招远先进文化的强力推手。目前,全市14个镇(街道、区)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了100%。

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发展

“十一五”以来,招远市全面贯彻落实“办好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此,该市以大资金投入带动教育大发展,仅2010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87亿元,其中中小学在校生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了初中607元、小学405元。全市所有教职工工资一律上收到市,按照“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事部门审核工资,财政部门拨付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原则由市财政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发放。

在学校布局上,该市科学调整,撤销镇区规模小、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学校,合并改造准备长期保留的学校,扩建一批老校,建设一批新校。2009年以来,农村共撤并各类学校17处,教学设备、仪器、教师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2007年投资1亿元的金晖学校和丽湖学校均已投入使用,6300余名农村学生走进了现代化校园。在此基础上,该市规划投资2.94亿元对全市所有学校校舍进行改造或重建,投资730万元解决了城区6所学校的集体供暖问题,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班班通”学校40处,“教师人手一机”2027台,更新农村中小学课桌板凳13800套,并有59.6%的中小学成为省、烟台市级规范化学校。

为提高农村办学水平,该市一方面在全市广大农村学校补充新老师,一方面将“乡村老师进城,城区老师下乡”纳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日程,先后选派60余名农村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180余名城区下乡支教。而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制度、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制度的全面实施,更为众多贫困学子提供了绝好的成长机遇和平台。2010年,全市投入补助资金4097万元,受益学生13万人次。

通讯员李振远栾守东林建兵李建YMG记者张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市领导在点评招远市玲珑镇创先争优活动时指出,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增添科学发展新动力

本报讯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郝德军在市直有关部门和招远市党政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到招远市玲珑镇就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活动期间,郝德军与招远市和玲珑...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