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专家“号脉”烟台苹果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赵德英两个月内三次到栖霞指导果树管理

烟台日报 2021-04-02 08:26 大字

果树专家赵德英是咱栖霞果农的“老朋友”了。她曾多次来到栖霞,或走进果园手把手教果农修剪,或走上“果业技术大讲堂”给果农上网课。

赵德英是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栽培与生理课题组组长,曾先后到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家留学和开展学术交流。她还是栖霞柔性引进的果业高端人才,今年2月、3月,先后三次来栖霞指导果树管理,为栖霞果农送上技术大礼包。

在赵德英研究员来栖霞授课期间,记者与她进行了对话。她的一些分析和见解,对栖霞乃至烟台苹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与国外比 中国果业的差距在哪儿

记者:您多次留学海外,进行学术交流,可以说是见多识广。您能谈谈中国苹果与外国苹果的差距在哪儿吗?

赵德英:在种植模式上差距很大。在中国特别是烟台,老旧果园占很大一部分,不能进行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费工费时费力,严重地制约着果业的发展。而在国外,一般都是农场化经营模式,种植规模一般都在600亩到800亩之间,多的达至上千亩,利于规模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而在我国,基本都是靠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机械化管理、技术创新很难实现,从而影响了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苹果的产量已占全世界的一半,但我们苹果占领的是国内的低端市场,价格远低于进口苹果。我建议我们不要再继续盲目地扩大面积,而要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提高苹果的品质和档次。

与陕西苹果比 山东苹果的优劣在哪儿

记者:据了解,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后来者居上,2009年就首次双双超过山东,成为全国苹果第一大省。山东苹果与陕西苹果的优劣在哪儿?

赵德英: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苹果优势主产区——环渤海湾地区,也是咱烟台苹果、栖霞苹果的主产区和核心产区。但近些年来,随着苹果产业向西部转移,陕西苹果异军突起。由于西部地区的昼夜温差大,陕西苹果的甜度大、硬度大,且皮厚。而山东苹果特别是烟台苹果,皮薄、脆、汁儿多,但甜度比不上陕西苹果,使得陕西苹果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领先。

更令人担忧的是,烟台苹果的品种结构单一,富士苹果的种植面积超过80%,难以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我建议“一地一品”,像很多地方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河北承德重点打造“国光”产区,四川盐源就重点发展黄元帅,甘肃天水发展元帅系花牛苹果,错位竞争,市场表现就不错。

现在,中国已经自主选育了300多个苹果品种,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能够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烟台果业“提质增效” 着力点在哪儿

记者:据了解,烟台的苹果种植面积在280万亩左右,苹果产业已成为水果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栖霞苹果的种植面积就达110万亩,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苹果生产。近年来,烟台、栖霞先后出台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请您从实操角度谈谈,烟台苹果“提质增效”的着力点在哪儿?

赵德英:现在,烟台作为苹果的老产区,果农严重老龄化,由于老观念的作祟,严重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仅以果树修剪为例,老旧、过时的技术刻在果农的骨子里,不肯轻易改变,也就跟不上新潮流。栖霞有很多像泉源、博士达这样的果业领军企业,可以企业为主导,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为果农打造新技术的展示样板。我们也研发了一套“一优两无三精四高”的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都将为栖霞苹果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烟台加快老旧果园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名优特苹果产业布局。果业要发展,技术是核心芯片,是澎湃动力。今后,我将扎根栖霞,依托中国农科院的“技术孵化器”——栖霞试验站,推进高精尖技术和品种落户栖霞,让“栖霞苹果”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蒋言芳 张丙翠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抗战时期的福山县临时参议会

抗战时期山东全省各地纷纷组建临时参议会福山区回里镇前富村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各根据地广泛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通过群众性...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