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村庄记忆 三珠岩村

烟台晚报 2021-01-15 09:57 大字

□彭守业

三珠岩村指东珠岩村、西珠岩村及北珠岩村,都位于芝罘区南部,外夹河北岸。唐朝时,此地建有严因寺,后改称“朱庵寺”。明初时,朱庵寺东、西及西北各建一村,名东朱庵村、西朱庵村、北朱庵村。民国初年,三村会首嫌村名不雅,共议将“朱庵”改为“珠岩”。

东珠岩村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南面临夹河,地势较平坦,西有西山,北有围子山。围子山,古称“寒山”,传说1861年捻军进攻烟台时遇挫,遂转攻宁海州,经过寒山时,在山上修筑围墙为工事,故名围子山,现山上还有遗存。村东有勤河,村南有外夹河。外夹河是大沽夹河的东干流,有二源:东源发源于海阳县林寺山北麓,西源发源于栖霞县牙山东麓。当地人称东珠岩村南面的那段外夹河为“珠岩河”。

严因寺是胶东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东珠岩村西山上。据记载,严因寺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建立道场,后多次重修,明朝鼎盛时期占地50余亩,共有大殿12座。禅寺南北各有宝塔一座,南面的宝塔是释迦如来舍利宝塔,印度风格,形似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白塔;北面的宝塔是鞭杆式的,似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宝塔,又有点像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13层,很高很漂亮。明清时,严因寺更名为“朱庵寺”(民间的说法是: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之女或侄女因有罪被贬入该寺修行,寺名遂改为“朱庵寺”,应是望文生义)。

西珠岩村地势东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村南、村西沿外夹河呈扇形分布。村东有长角岭,村东南有岐山,村西北有笑山。外夹河自村南、村西流过。

东珠岩村及西珠岩村是以孙氏为主的两个村庄,其中,东珠岩村土改前全部都是孙氏,现在孙氏占总户数的98%以上,是芝罘区单姓占比最高的村庄。西珠岩村孙氏占总户数的90%以上。据考证,两村的孙氏是三国时孙权的后裔,吴国灭亡后,孙权的后裔散居四方,有的到了辽东鸭绿江一带。唐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征东,为避战乱,有孙氏兄弟8人坐船到福山县海边定居,建了八角村,其后代分布于福山、昌邑、莱阳、潍县、宁海州等18个县,其中一支到了福山县两甲庄村。明初时,两甲庄村有孙广、孙遇、孙河、孙海兄弟4人,孙广无嗣。孙遇出生于明永乐二年,幼时被称为神童,是福山县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曾任徽州知府、江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务,为政清廉,颇有政声。孙河、孙海兄弟二人从两甲庄村来到外夹河北岸,孙河建了西珠岩村,孙海建了东珠岩村。芝罘区域内官庄、东珠岩、西珠岩、南里、北里、西牟、小沙埠村等村的孙氏同姓同宗。西珠岩孙氏宗祠建于清末甲辰年,正房3间,南倒厅3间,大集体时南倒厅被拆除。2009年时,孙氏族人募捐了16万余元人民币整修了宗祠,宗祠正殿中间供奉的正是孙权画像。现在每年于七月十五及除夕晚上搞两次祭祖活动,这在胶东是不多见的。

清末时,西珠岩村秀才孙昌绥从北京回村开塾馆教私塾。1891年9月,他开办了华实学校,这是福山县第一家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比烟台市著名的养正小学还早9年。当时的华实远近闻名,学生一毕业就被抢去当老师。

北珠岩村坐落于车山南麓,东有围子山,南有小南山,西有小西山,北有车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南面和西南是冲积平原,夹河自村西流过。明朝初年,徐、蓝两姓从南方迁来,至今村南还有徐家井,据说就是当年徐姓人所掘,后徐、蓝两姓外迁。现村里最大的姓氏是王氏,占全村总户数60%以上,王氏有两支,一支于明弘治十八年自初家镇松岚村迁入,另一支被称为“小王”,原姓李,是松岚王的外甥,后改姓王;刘氏是村里第二大姓,来自栖霞县。其他姓氏来得较晚,人口较少。

上世纪40年代时,北珠岩村的文化人王培华创造了一种曲调,既不同于京剧、歌剧,也不同于评剧、吕剧的地方戏,村民将其称之为“地瓜调”,节目多是从京剧、歌剧移植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王培华当导演,北珠岩村排演了《改邪归正》《卓文君》《十三妹》《穷人泪》《三娘教子》《王定保借当》《秋江》等多部戏剧,在村内外演出时很受欢迎,不少村来请王文华去帮助拍戏,有的战士复员回到外省家中,还写信来要曲谱。

新闻推荐

山东笏山金矿爆炸救援继续

这是山东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现场(1月12日摄)。记者在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新闻...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