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洋音乐中那一抹巴拉莱卡的回响
那么高,没有演出的时候一家人去吃个饭,因为和老板认识,会给一些优惠。根据法法洛娃的描述,笔者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她祖母说的那家消费水平比青岛咖啡饭店低一点,在马路对面的俄罗斯菜馆,应该是当年的花园饭店。
抗日战争开始,日本入侵青岛后,很多外国人被抓、被驱逐,身为“白俄”,他们家虽然没有遭此厄运,但是生活也很困难,祖父反感日本人,不愿去给日本人演奏,乐队经营不下去就解散了,祖父到处找活,后来在码头寻了一份巡更的工作,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作为巡更的祖父在工作时被打伤,据说是因为碍了某些人,后来医治无效去世了。
五十年代大量外侨离开中国时,祖母带着她的父亲等家人迁到了美国,定居下来。祖母常给她看在青岛拍的照片、讲当年和祖父在青岛的生活,遗憾的是未能再次回到青岛看看。
在青岛的俄国人乐队中还有布鲁斯·金乐队,是一支五人小乐队,也是演奏爵士乐,水平一般。布鲁斯·金在中山路上开了一家琴行,经营乐器和乐谱、音乐图书。青岛最早一家经营西洋乐器的商店——华格纳琴行也是俄国人经营的。
苏俄十月革命,很多俄侨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后,有部分人就以教授音乐(声乐和器乐)作为赚取生活收入的方式。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王洛宾在《往事歌谣》纪录片里就曾讲到“小时候出生在北京的艺华胡同21号(现在的20号,)东房两间、北房三间,我在北房生的……我的老师是白俄的,布洛娃夫人 (纪录片里是发的这个音),年轻时在巴黎学声乐,很出名的女高音……教的都是歌剧的选曲,还记得《Спи моя Красавица》睡吧我的美人……”
在青岛的很多俄侨也以教授音乐、声乐为生,如住在栖霞路2号的拉里萨·尤里耶娃,就在自己家里教授钢琴;其余的还有的教小提琴、小号、萨克斯……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青岛的“琴童”很多,有的长大以后进入了音乐学院,有的以此陶冶情操。
俄国人阿列克桑德勒·瓦西里耶维奇·玛勒可夫在自己的家中开设了一座音乐学校,同时也组织乐队作为教堂唱诗班。据曾经在青岛生活过的可塞妮娅婶婶回忆,当时音乐学校开在今莱阳路51号,当时教授音乐的俄罗斯侨民有不少,但是开办学校的,这是旧青岛唯一的一座,由俄罗斯侨民开办的音乐学校。这所学校为青岛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有外国青少年,也有中国青少年。
老青岛俄罗斯侨民中最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米哈伊洛夫是一位俄罗斯人,他经过系统的训练,在三十年代便已经成名。每当青岛有音乐会,米哈伊洛夫的独唱便是压轴节目,使得许多中学生也跟着唱 《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
俄国老师带出音乐名家
青岛是音乐之岛,很多著名的音乐大家或生于青岛、或在青岛生活过、学习过。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谭抒真,生长在青岛的一个医生之家,九岁学习拉二胡,十四岁时跟俄国小提琴家霍洛舍夫斯基学习小提琴,是他的得意弟子。霍洛舍夫斯基住在金口一路,是一位教学严谨的小提琴家,师从他学习小提琴的有俄国人、中国人、英国人。谭抒真后又师从欧鲁夫学习小提琴。谭抒真在俄国教师的严格教授下有了较高的水平。他去上海报考音乐学校,在完成了规定的考试曲目后,几位主考老师很长时间没有给他打分,经过商量后,又让他演奏了一曲,后来,考试老师中的主考老师告知他说:“你可以出去了,在门外等通知吧。 ”二次进入考场后,谭抒真被主考老师告知:“你的水平和我差不多了,学校决定聘你为教师。 ”结果没当成学生而直接被学校招聘为老师了。以后谭抒真成为了美国旧金山音乐学校的名誉博士,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王玫,一九三零年是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音乐教师,这一年他结识了刚刚回到青岛的谭抒真,在谭抒真的介绍下,他们一起参加了青岛(业余)交响乐团,同为小提琴手。青岛(业余)交响乐团的指挥是俄国人宾林斯基,有着较高的指挥水平。王玫回忆,交响乐团的人数不多,不到四十人,大部分是俄国人。
作为一个业余交响乐团不以赢利为目的,在推广着高雅艺术。夏天会在第一海水浴场的音乐台演奏,春天会在中山公园的大草坪上演出。有很多的老青岛人记忆犹新。有人写道:“春风微拂的夜晚,中山公园的一株大法国梧桐树下,乐团演奏着贝多芬、海顿……浮云掩月,万籁俱静,曲如流水,我们沉醉了! ”
王玫一直使用进口的小提琴,而当时中国不生产小提琴,他便自己刻苦研究制作了中国的第一把小提琴,当时传媒予以报道,建国后任北京乐器厂的厂长。
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幼年时也曾在青岛生活过,在青岛生活期间,刘诗昆师从俄罗斯老师学习钢琴,后来又去了前苏联 (今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校深造,并获得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荣获亚军等国际大奖。
【相关链接】
俄音乐名家的“青岛缘”
雅科夫·阿龙诺维奇·阿甫夏洛穆夫,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获得过古登海姆奖,他在管弦乐方面留下了很多重要的作品,比如为纪念俄勒冈州100周年所做的交响乐 《俄勒冈》。国内对雅科夫的介绍不多,不过雅科夫的父亲在中国音乐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雅科夫的父亲是阿龙·阿甫夏洛穆夫·阿夏洛维奇,他还有个中国名字叫夏亚夫。阿龙·阿甫夏洛穆夫一家人在1918年搬到了青岛。在青岛期间,阿龙的生活并不轻松,当时刚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正处于风头浪尖、动荡异常,据一些在青岛生活过的俄侨的后代讲,听他们家里老人说过,认识这个阿龙,跑到中国来,除了会点音乐啥也不会,为了生活,去过屠宰场当过屠夫。
1919年,阿龙亚伦大儿子雅各布·阿甫夏洛穆夫在青岛出生。1929年阿龙一家到上海生活,在那里他担任市政图书馆的首席图书管理员,并了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指挥。1935年,田汉写好《风云儿女》电影剧本后不久就被捕了,聂耳为这部影片作了曲,他写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初稿后就去日本留学了。 1935年4月,聂耳将曲谱定稿寄回上海,由孙师毅和司徒慧敏交给了《风云儿女》摄制组。这时,阿龙也拿到了曲谱,并亲自配器。
根据记载“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新光大戏院隆重首映,影片广告上有一行字格外醒目:“片中王人美唱《铁蹄下的歌女》暨电通歌唱队合唱之《义勇军进行曲》,已由百代公司灌成唱片出售。 ”在现在还能看到的这张编号为34848的唱片上,赫然写着:“《义勇军进行曲》,袁牧之、顾梦鹤演唱,聂耳作曲,夏亚夫(即阿甫夏洛穆夫)和声配器。 ”
198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纪念中国人民的朋友,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诞辰90周年音乐会》于北京。
同雅各布·阿甫夏洛穆夫一样出生在青岛的俄罗斯著名音乐家还有波罗金·阿列克塞·弗拉基米洛维奇。波罗金,1941年6月6日出生于青岛,后随家人返回苏联。 1968年毕业于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1973年至1980年在基洛夫州基洛夫国立青年剧院任首席导演。自1980年起任总导演,1992年起任俄罗斯科学院青年剧院艺术总监。
他是前苏联和今俄罗斯著名的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工作者,教授,是俄罗斯科学院青年艺术总监,获得了人民演员、俄罗斯联邦国家奖、俄罗斯联邦总统奖等荣誉。
□鲁继勇
新闻推荐
烟台公路已完成全年投资12.12亿元约占全年计划的78.4%
本报烟台8月13日讯(记者梁莹莹通讯员杜林霖尹锦涛)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获悉,入夏...
栖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