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万科“希望季” 非遗守护系列四 烟台剪纸:纵然片纸胜千金
“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非遗项目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它们不仅需要保护,更应当在生活土壤中恢复生命力。而对于非遗来说,保持非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市场手段激活生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为此,立足于城市公益,感知城市温度的烟台万科为非遗发声,在连续发起“衣善”、“水善”、“书善”等系列活动后,将于12月1日发起“希望季”系列活动之非遗守护仪式,携手烟台日报社及四家知名企业,通过企业品牌影响力及媒体宣传的共同努力,发掘新希望,助力烟台非遗文化。仪式开始前特推出非遗守护系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老手艺人口中讲述的故事,更精彩地传递到群众眼前。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了深植于人们生活中的剪纸风俗。烟台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主要流派之一,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并兼具浓郁的地域色彩。
烟台何时有剪纸流传,方志少有记载。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归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从传世的明代道数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烟台一带民间流行,肯定还会更早一些。清代胶东风俗,新婚人就往根据新娘所剪的窗花来判断新娘的巧拙。因此,姑娘在出嫁前学剪纸和学习缝纫和刺绣一样认真。所谓“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故胶东妇女剪纸的技艺很精。
随着烟台开埠,西方传教士进入胶东大地,并对烟台剪纸工艺的文化内涵、精美构图和熟练技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广为流传的剪纸作为承载基督教教义的载体与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宣教形式,同时把剪纸作为一种中西交流的工艺品,对剪纸的内容、形式与业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7年,美国人设立的益文商业专科学校校长毕韦廉创办了中国首家剪纸研究机构———毓璜顶剪纸研究会。益文商业专科学校坐落于烟台市芝剪纸研究机构罘区焕新路1号,现为山东省立烟台二中校址,1920年4月建立,1922年建成。毕韦廉发现在校学生季道章收集的民间剪纸漂亮精美,乃将烟台剪纸作为该校的劳作课。
新中国成立以后,剪纸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烟台各县、市都出现了剪纸工艺的传承人。20世纪70年代,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海阳、栖霞、莱州、黄县、蓬莱、莱阳等地一批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到了21世纪,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的作品更是在匈牙利米什科尔茨美术馆、韩国首尔、大邱、安东等美术馆多次展出。
烟台民间剪纸以“细线功”和“剪毛功”为主特点,其剪口干净利索,线条优美舒展,讲究运剪流畅,并擅长用高密度的锯齿纹来增加作品的虚实浓淡关系,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所称道。故事性强也是烟台剪纸的独有特色,从几幅到几十幅,就像一个连环画一样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世间万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成语俗谚等无一不在胶东剪纸中有所体现。
2011年中国剪纸被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台剪纸”正因具有深厚的胶东文化内涵,其丰富表现题材与独特风格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闻链接:作为深耕烟台十年的品牌企业,烟台万科在热心投身公益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一颗与烟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初心,顺应政府规划战略,在“东进、西拓、南扩”的城市发展方向下,深入芝罘区南部新城,向东挺进高新区,向西继续深耕福山,并看好福山区商业发展前景,为烟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力量。目前已全面实现了烟台万科业主从零变成了现在的2万余组家庭,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百亿,蝉联烟台房企榜首。
美好十年,热爱成篇。新十年,烟台万科创造新希望,将美好印刻进城市的轨迹,将一如既往,践行美好生活致烟台的承诺,亦将以无限热爱打造美好新生活,下一个十年,万科与您共期。
新闻推荐
“绿色革命”预见果蔬未来 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20年回眸(中)
第二十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已经过去,不过本届展会“绿色、健康、未来”的主题理念留在了烟台,这恰恰契合烟台市果蔬产业...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