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实施“双演”工程,创新戏曲体验模式,助推戏曲传承发展 让戏曲瑰宝深入人心

烟台日报 2018-05-10 09:26 大字

春意正浓,市吕剧院“双演”巡演的脚步没有停歇,演职人员们连续走进开发区潮水镇三村、海阳留格庄院下村和栖霞桃村镇宅子头村,为村民们带来了吕剧《母老虎上轿》和《姊妹易嫁之后》。剧团所到之处,村民们纷纷赶来,拿着小凳早早开始占上了座。看着演职人员门忙碌装台,村民也自发送水送茶、帮着忙里忙外。村民的热情让演职人员们备受感动,大家忘记了连日奔波的辛苦,鼓足劲儿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演出,掌声和欢笑声弥漫了整个村庄。今年以来,烟台市构建多维度戏曲传承发展体系,组织“双演”工程选拔的优秀剧目巡演,计划推动胶东红色文化题材现代吕剧《西海之光》等登上舞台,同时创新“赏、听、验”一体的戏曲传播体验模式,推进传统戏曲深入人心,实现文化惠民。“双演”机制激活戏曲资源市吕剧院的下乡演出,是今年入春以来全市“双演”惠民巡演的一个缩影。烟台市“双演”工程以全市现有10个专业艺术院团、14个公共文化馆、150个社会演艺团体为主体对象,逢单年重点实施汇演选拔,对入选优秀剧(节)目给予奖补,激励艺术创作;逢双年组织选拔的优秀剧(节)目巡演,按照政府搭台、部门统筹、供需对接、群众受益的模式进行,展示创作成果,并按巡演场次给予奖补,惠民利民。并采取各项措施扶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烟台市芝罘区京剧研究会、烟台文昌戏友俱乐部、烟台东方文化市场吕剧团、海阳春花艺术中心、烟台思翰戏曲艺术学校等全市十大戏曲组织。“双演”实施以来,激活了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带动了相关的剧本创作、音乐创作、演艺要素等广泛参与其中,形成强劲的联动效应,为烟台市引领区域文化风尚、跻身全国有文化影响力的城市行列积淀了自信与实力。同时,烟台市通过建立“双演”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对选拔剧目和巡演进行奖补,变“普惠式”投入为“以奖代补式”投入,加强绩效考核,实施全程监管,有效调动了国有文艺院团创作演出的积极性,为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精品剧目引领戏曲繁荣发展为振兴“京剧码头”,传承戏曲文化,烟台市着眼戏曲事业长远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全市戏曲发展“十三五”规划,激励全市戏曲院团投向胶东红色文化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全市创排推出了现代京剧《烟台解放》、《党员登记表》,新编历史剧《闯王进京》,现实题材吕剧《感动中国刘盛兰》、《登海梦》,京剧《寸草心》等,成绩斐然。

专业艺术院团以“文化走亲”形式,赴基层演出,重点向偏远农村、贫困村倾斜,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大戏,并为戏迷票友面对面地辅导教唱。设立市县镇村四级“百姓大舞台”,为全市庄户剧团和戏迷票友“草根明星”搭建平台,同唱盛世曲,展现新风采。全市“百姓大舞台”每年演出达到万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戏曲体验模式创新传播体验模式,让戏曲文化深入人心。从“互联网+”网络直播观演模式,到京剧文化“赏、听、验”“三位一体”展览模式,在烟台,戏曲体验模式已经从传统走向创新多元。

为扩大演出受众面,市吕剧院利用互联网APP技术开通了网络直播模式,今年2月2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吕剧专场《钗头凤》演出成为“首秀”,首开烟台戏曲网络直播的先河,方便戏迷朋友们用手机同步观赏,受到广泛欢迎。近期,随着市京剧院小剧场操控系统和硬件设备更新升级,也将推行网络直播观演模式,让京剧走进千家万户。推行戏曲艺术体验模式,通过媒体报名征集等形式,特别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烟台市京剧院、吕剧院“开放日”、“体验日”活动,识乐器、绘脸谱、扮戏装、上镜头,体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文脉。

创立京剧文化“赏、听、验”“三位一体”展览模式。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推进烟台京剧之城建设,烟台市注重发挥各大公共文化机构对于京剧文化的传播功能,提升烟台沿海开放城市的层次与品位。

展览之“赏”,运用京剧服饰、兵器、乐器、京剧脸谱、道具、文献史料等直观表现,又选取最具胶东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剪纸、面塑、木版年画等来呈现京剧人物和京剧故事。展览生动再现中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烟台“京剧码头”的形成与兴盛,其新颖时尚、构思巧妙的策展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YMG记者钟嘉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峆山卢山记

□林红宾出烟台沿烟凤路行约30公里,向东折入一条狭窄的谷口,峰回路转,顿觉山谷宽阔,豁然开朗。淙淙的溪水穿村而过,村路两旁,垂柳依依,芙蓉楚楚,芳草萋萋,繁花点点,其间置有石凳石几,供人闲坐。跨溪的石桥比...

栖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