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栖霞区龙潭街道建立庇护就业站和扶贫种植基地

滁州日报 2017-07-05 23:12 大字

本报讯“街道、村里的同志经常来看望我们,帮我的残障儿子找到活儿干,感激不尽!”近日,栖霞龙潭街道大棚村马路队47号村民陈少云说。与之类似,大棚村41名残障村民都经村里安排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在龙潭街道,很多社区都建立了庇护就业站、扶贫种植基地,力争让残障低收入农户在脱贫道路上不掉队。

在陈少云家,记者看到他重度残障的儿子正在动手做文件夹,将分离的两个小件拼装在一起,就是大家经常用的文件夹。他做得很认真,右手握着小钳子,三四秒钟就能拼装出一个文件夹,操作十分熟练。陈少云与老伴也帮着儿子一起做,一公斤文件夹卖1.3元,全家人一个月靠此可以额外得到补贴约600元。陈少云说,儿子智力有缺陷,快40岁了都没有固定工作,在村里的帮助下进了庇护就业站,开始做文件夹,终于有了工作,也变得乐观开朗了。

正在老陈家走访的街道和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街道成立庇护就业站的目的,就是帮助残障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村委会主任李洪说:“我们与欧仕美文具厂合作引入了文件夹项目,由厂方提供原料,我们的村民负责组装,赚取手工费。”目前已经吸引了30多名残障村民加入,他们可以选择在家里加工,也可以在庇护就业站里劳作。在走访中,党员干部另外了解到陈少云目前还有两个困难。小陈的床和柜子坏了让老两口犯愁,村里当即表示帮忙更换;老陈还提出,做好的成品村里能否派人统一收走?对此,村干部表示他们会考虑,尽量方便村民。

栖霞龙潭街道工委副书记吴霞峰介绍,街道近年来高度重视***工作,确保残障低收入农户在脱贫路上不掉队,在今年开始的大走访活动中,街道走遍每户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尽可能帮忙解决。在上坝村,村里以50亩桃林为扶贫种植基地,解决困难户就业;在飞花村,建立了残障人之家,让他们在庇护站里实现灵活就业;在更多的社区(村)还有“守望岗”,随时了解残疾困难户的最新情况。贫困低收入家庭都有慰问金补贴,而他们也可以参与社区(村)保洁、巡逻等日常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回馈村居。

记者了解到,龙潭街道各村自“走千企入万户、助发展促富民”活动开展以来,截至5月31日,共梳理647个问题,已解决598个,其中扶贫类问题167个,已解决159个。下一步,龙潭街道将开拓“灵活就业+合作社+基地”的创新模式,为低收入农户增收探索新途径,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杨智泉朱利虎王聪)

新闻推荐

以“党建”促“共建”“三融入”见成效, 栖霞银政企三方联手谋共赢

本报讯(通讯员王强言芳海超倩倩张峻YMG记者徐睿摄影报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6月28日,在中国银行栖霞市支行6楼会议厅,一声声气势恢...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