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栖霞市名或因山顶道观

齐鲁晚报 2016-11-13 00:00 大字

□张所昆

栖霞,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是隶属于烟台的一个内陆县级市,有“山城”之称。“栖霞”二字,栖居云霞之意。根据史志、文献的记载,栖霞地名来历都与“霞光”“朝霞”“丹霞”相关。但是这“栖”字从何而来?细查栖霞建城史,置县时本没有城郭,哪来的霞光“照耀城头”?

元代于钦《齐乘》载:“艾山:栖霞西北三十里……栖霞县本以山得名。”于钦(1283~1333),祖籍文登,博学多闻,精于山东方志。他纂修《齐乘》时,距离1131年栖霞置县,不过一二百年,在现存所有记述“栖霞”来历的史志中,《齐乘》是最早的一本。笔者确信,所谓“栖霞县本以山得名”,定然有其来源和依据,而探考“栖霞”,绕不开当地显著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影响深远,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历史上胶东半岛是中国著名的道教故乡、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蓬莱阁、昆嵛山等均系道教圣地。秦皇汉武先后在胶东留下过求仙延寿的历史足迹,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创立者王重阳及全真七子,也在此留下了创教立派的道家仙踪,其中被成吉思汗尊为“国师”的丘处机即为登州栖霞人。栖霞方志记载的名气较大的道观有滨都宫、城隍庙、天齐庙、泰山行宫、水母宫、百涧观、水道观、黄连观等十余座。栖霞市许多地名亦是“教”味十足,如观里镇、庵里村、庙后镇和寺口镇等,特别是带有“顶”字的地名特别多,比如老庙顶、玉皇顶、老儿顶、蓬莱顶和天门顶等。

那么,于钦所说的“栖霞县本以山得名”何意?按照正常思维,确切的回答当是:“栖霞县得名于栖霞山”。凭空冒出了一座栖霞山,人们都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依笔者看来,栖霞县真就存在一座栖霞山!还让人很难想到的是,“栖霞山”乃为史上俗称,亦即曾经的民间叫法,它应该还有一个比较正规的原名。可是,对于“栖霞山”这个名字,史书无记,民间失传。

众所周知,我国素有在山上建立庙观的习俗,建立在山顶的道观,名称上往往自炫其高,诸如“天台”“白云”“日照”“栖云”之名者,有不少还演变成了山名或地名。“栖霞”之名与上面这些道观名字非常相似,而且国内山上寺观名曰“栖霞”的并不稀奇:河北邢台有个栖霞观,广东惠州有个栖霞庵,重庆云阳有个栖霞宫。此外还有若干座栖霞山,如南京栖霞山、贵阳栖霞山、菏泽单县栖霞山等,这些山通常都有两个名字。以名气最大的南京栖霞山为例,它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虽然南京栖霞山是佛教圣地,但对于探讨栖霞市名与道观是否相关,道理是相通的。

栖霞城区群山环绕,大小山头不计其数。不免有人会追问:栖霞市的栖霞山,究竟是指哪座山?笔者推断,最有可能是艾山。当然,也不排除是境内其它某一座比较高的山。

艾山,主峰海拔814米,为栖霞市群山之冠。艾山是当地著名的道教文化旅游区,现今复建了三清观、钟鼓楼、前殿、后殿和山门等史上曾经存在的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教授在《为什么在山上建庙》中说,道教建筑一般选择天然圣地,利用人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手法,不墨守成规,做自由式的布局,楼台殿阁常常建在悬崖绝壁处。艾山极顶地势险要,笔者所谓的栖霞观,建在艾山之巅倒也符合道观的建筑风格,不过,也可能会建在山顶附近能避寒风、适宜生存之处。不管怎么说,道观建在高山之上,位置居高,方才无愧于“栖霞”之名。

栖霞观存世之时,想必名闻遐迩,因此,“栖霞”二字先是成为艾山的俗称和代称,最后演变成了栖霞地名。从另一角度讲,金朝建立后“崇重道教”,胶东地区道风昌盛,置县取名“栖霞”,比较合乎当时的道教形势。

栖霞观建于何朝何代,已无从查考。至于栖霞观是怎样消亡的,可谓谜中谜。稍加分析不难判断,栖霞观消亡的时间应该比较早,中国历史上屡有毁道灭佛运动,栖霞观消亡,莫非与此有关?

栖霞观的意外消逝,并不能否定它的曾经存在。可以想象,在栖霞观存世年代,栖霞观与栖霞山、栖霞县的关系,是明摆着的事情,为当地人所共知,并习以为常,从来没人也没必要去记入史册。岁月沧桑,后来栖霞观遭遇变故而消逝,栖霞山名称渐渐被人淡化和遗忘,但栖霞县名却不会因此消逝,并沿用至今。

《齐乘》曰“栖霞县本以山得名”,本文却称栖霞得名于山顶道观,读罢前文,相信谁都能明白:二者看似相悖,实则紧密关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胶东范围,还未见前人曾将栖霞地名与道教文化挂钩——栖霞市名缘于山顶道观,结论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新闻推荐

栖霞市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工验收

晨报讯(通讯员刘晓鹏姜鹏飞)近日,栖霞市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栖霞市交运局、安监局、公安局、财政局、各相关乡镇和检测、施工及监理单位,对40条县乡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进行了交...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