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6个,成立实业公司56个———, “实业化”焕发栖霞非遗新活力

烟台日报 2016-08-25 09:2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王强言芳海超建文YMG记者慕溯)“十一”小长假,栖霞牟氏庄园景区内人山人海,除了极具特色的庄园建筑与文化外,形式多样的剪纸、彩塑等艺术品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小到一片剪纸,大到一件彩塑,还有棒槌花边、柳公葫芦、紫砂壶等,别的地方没有不说,并且件件都是‘非遗\’珍品,看着就叫人喜欢!”

栖霞是非遗大市,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省市级24个、县级48个,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宝贵的非遗项目却濒临失传。如何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近年来,栖霞市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着力将非遗项目向文化产品的“实业化”方向转化,地域特色明显、人文内涵深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商品层出不穷。扶持非遗项目走上“实业化”道路,栖霞市制定了非遗实业化扶持政策,出台非遗实业化发展奖励政策,成立非遗项目实业化发展协会,并成立非遗民间博物馆———栖霞市奇石博物馆、栖霞市自然博物馆、栖霞市根艺博物馆,将非遗艺术品以馆藏形式向市民展示,全面提升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同时,每年由政府买单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非遗博览会、民博会、民间工艺品大赛等活动,定期举办剪纸、葫芦雕刻等文化研讨会,以展促学、以赛会友,实现由非遗传承人向创业者的转变。锔艺传承人王斌原来靠走街串巷修补瓷器为生,近年来通过参观学习,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定向爆破相结合的手工方式,对破碎的紫砂壶进行艺术再造,并创造性地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进行修饰,极大提升了紫砂壶文化附加值,一个破损的紫砂茶壶经过修补后最高卖价可达10万元。

缺场地、缺资金、缺人员一直是制约非遗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栖霞市通过搭建产、研、销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非遗实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生产平台方面,由政府协调对有发展思路和规划但缺少厂房和资金的创业主体提供厂房并享受两年免房租政策,并配套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免费发布招工用人信息等服务;在研发平台方面,吸引社会资本成立栖霞非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通过聘请专业经济人对各类非遗项目的商业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结合项目特点,量身定制创意研发方案。

有了好产品,还需要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栖霞创新市场营销机制,建立“非遗+”营销模式,推动非遗实业由自产自销向立体营销转变。一方面采取“非遗+旅游”模式,将非遗产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进行营销,在牟氏庄园、太虚宫等景区内建立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集散中心,通过广告牌、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栖霞非遗项目和产业。另一方面,采取“非遗+实体店+互联网”模式,引导非遗项目传承人、创业者、企业在开设实体店的同时,依托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形成立体化营销网络。

一系列得力举措打通了非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取得了点泥石为金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栖霞非遗项目重新焕发新活力。目前,该市共创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6个,非遗产品创意开发公司3个,实业公司56个,开发出非遗产品9大类48项,从业人员9000余名,主要产品屡获大奖、远销海内外,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1100余万元。在非遗产品的拉动下,今年以来,该市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占该市旅游总收入的7.8%。

新闻推荐

果树苗木交易会19日举办, 《土生金周刊》当天正式创刊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经过4个多月筹备,一年一度的北方(烟台)果树苗木·生产资料交易会确定于11月19—21日在烟台体育公园举办。目前,从组委会传来消息,招...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