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6万亩农田获赔近1800万, 烟台农业险16年走出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农户购买农业险

今晨6点 2013-10-31 23:59 大字

“栖霞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苹果。6年前,投保果园总面积尚不到1/10,那时候多数村民甚至连农业保险的名字也不知道。现今,遭受过雹灾的农民都知道购买农业保险!”又是一年丰收时,忙着审核全市“苹果险”相关事宜的烟台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这样感慨地说道。早在1997年,农业险曾在烟台试水。随后10年,农业险在烟台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2007年,被视为烟台保险业“鸡肋”的农业险,再次登陆烟台。又是6年过去,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农业险”最终走出蛰伏期:迄今,烟台市骨干保险企业已累计承保经济作物及农作物66.89万亩,承担保险责任5.6亿元,累计赔款1786.81万元。

YMG记者孟宪臣通讯员明海刘泽

去年5000户灾农获赔850万元

采访中,保险业内人士讲,一直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风险性都存在,再加上烟台市暴风冰雹的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种植业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去年春末夏初,栖霞遭受了三次冰雹和一次暴风灾害的袭击,共有180多个自然村蒙受了经济损失。”保险业内人士讲,接到果农的报案后,保险企业迅速组织了由政府领导、果业专家组成的联合查勘团,对栖霞市13个乡镇180个村的5000余户果农、1.3万余亩果树进行了详细灾情鉴定,并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灾农提供了约850万的赔付金。

然而,之前以“商业险”身份推行时,农业险却在十年时间里被看作“鸡肋”。上世纪90年代,烟台市保险公司曾开设过商业农业险项目,但10年前就已经放弃这项业务。知情人士回忆,当时所开展的农业险属于商业险,当初尽量按农民能接受的价格开展入保业务,但由于农业险的风险太大而且成本很高,公司最终因理赔不起而放弃相关业务。不过该公司并没有取消商业农业险,还是保留了部分农业险产品,但业务量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农业险保费太低、只赔不赚,负责农业险的部门都撤销了。”在业内人士的记忆里,当时烟台农业险最大一笔理赔金额高达500多万元,只赔不赚的僵局使得保险企业将农业险束之高阁。

农户和财政保费“AA制”打破坚冰

有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达88%,这大大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的临界点。国内几大财险公司改制上市后,将商业性农业险束之高阁也就不足为奇。而在省里试点带动下,烟台也迅速自行开展了试点工作,此后,作为频频遭受霜冻、冰雹袭击的果业重镇,栖霞等地在全市率先迈出了推广农业险的步伐。“2007年,农业险启动后不久,一场罕见强冰雹灾害袭击,让一个险种的命运又发生改变!”知情者回忆,当时,烟台市一家保险企业被省政府指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保险公司之一,作为下属机构,保险企业在烟台积极参与承办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农业险,也从“商业险”身份过渡到具有责任性质的“政策险”。2008年夏天,突然造访的冰雹,在短短的10多分钟时间内,栖霞市境内桃村、西城、翠屏、庄园、寺口等5个镇、街道的多个村庄农民种植的苹果园、菜园、葡萄园等都遭受惨重损失。令灾农反思的是,当时,栖霞农村70万亩果园,仅有5万亩购买了农业保险。冰雹面前,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稍感安慰,而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欲哭无泪。“那时,每份保费的费用是120元,其中,农户和财政分别承担50%。许多农户在仔细算过投入与产出账后,纷纷开始行动。”业内人士透露。

险企瞄准优势产业酝酿“葡萄险”

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烟台市骨干保险企业已累计承保经济作物及农作物66.89万亩,承担保险责任5.6亿元,累计赔款1786.81万元。“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农业保护措施之一,也是破解目前烟台农业险困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安澜表示,目前,在烟台保险业内,部分企业看好农业保险市场前景,将推广多种农业险品种,以满足农、牧、渔业等各方面的需求。而一些重点骨干企业也专门设置农业险项目负责部门,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优化整合。目前,省内其他地市已开展了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大棚、蜜桃、西瓜、苹果、奶牛、肉食鸭、能繁母猪等政策性条款。通过多年来烟台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既考验了烟台保险企业的实力,又使企业自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眼下,我们正在积极调研,准备为葡萄种植等烟台优势产业承保!”

新闻推荐

吃饭劝酒起纠纷动了刀子, 导致一人丧命,本是请帮忙干活的邻居吃饭,却“吃出一场悲剧”

YMG记者张韬本是关系要好的邻居,却因劝酒导致矛盾爆发,一个用玻璃酒瓶猛砸对方头部,一个则掏出尖刀刺向对方身体。最终,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这场本不应发生的...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