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院士“把脉”烟台苹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烟台苹果应有成熟的技术体系

烟台日报 2013-08-29 17:57 大字

日前,烟台市苹果学术研讨会在栖霞市召开,全国10余名果业专家参加。会间,记者专程邀请到与烟台及烟台苹果解下一世情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请他就烟台苹果栽培技术和旱涝情形下的果园管理进行”把脉问诊“。

国外技术要一分为二看待

今年85岁高龄的束怀瑞院士,与烟台结缘是在1950年,那一年,他刚参加工作到基地调研。“这60多年来,我从烟台苹果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很多帮助。”束怀瑞说,烟台苹果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中国现代栽培管理的发展史,在他著写的诸多刊物中,很多材料是在烟台调研后写成。

纵观烟台苹果发展史,束怀瑞介绍,一是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变化,二是技术理念有了明显不同。“从70年代到21世纪前,烟台苹果栽培管理上要求,从稀植到密植,土地疏松、多留枝条、适当拉枝,以增加产量为主。”束怀瑞说,特别是栖霞果树栽培的一些成功经验,像拉枝、刻芽等,在全国范围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栖霞也凭借苹果产量成为了全国第一大县。“随着技术的更新,现在又要求从密植到矮砧、宽行、细植,整个果树栽培体系发生了颠覆。”束怀瑞说。

针对技术体系的变化,束怀瑞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无论是密植还是宽行,我们一定要总结,哪些是成功经验,哪些是历史教训,不能全部放弃。因为,果业是烟台农业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所以,要发展就必须具有超前眼光。”

当前,烟台市苹果种植基本实现“红富士”品种的大一统,它的许多栽培管理技术也大部分从日本吸收而来。“现在改革,就牵扯到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国外资源和国内资源的选择问题。”束怀瑞说,他的观点是要重视国内资源和技术。比如,鼠茅草的事情就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果园种草确实能够涵养水源、保持养分,但是在我国由于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所限,肥水跟不上的话,很容易造成养分的抢夺,从而影响果质和产量。”“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成熟的技术体系和规范化管理,模仿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束怀瑞语重深长地说,烟台作为全国苹果产区的“领头羊”,更应在这方面做表率,做贡献。

果树涝死皆因没有深根

今夏,烟台市经过一段持续降雨过程,部分果树受涝枯死,这让束怀瑞心痛不已。“那都是果农的‘摇钱树\’,就这么死掉,几年内都见不到收益。”束怀瑞惋惜地说,他认真到果园去查看过,认为之所以会涝死,皆因为果树没有生成深根。“自然生长的树木,不管多大的雨,不管多深的水,它们都能安然存活,而我们果园的树,被水浸泡不到2天就死掉,这说明了很大问题。”束怀瑞说,死树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块,也不是集中在某个区域,而是分散在果园各处,其状况为叶子变焦,树枝干枯。这证明,树根不吸收养分,树体失去了供应来源。

经过对比研究,化验分析,束怀瑞得出树体死亡的原因:树体经常换穗,没有生成深根。“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这边的苹果株体一般用的海棠木嫁接,在这过程中,还经过了国光、红香蕉等品种换代和年年剪枝等工序,自然造成树体为求‘完整\’,养分大量供应树枝的现象,无法生深根。”束怀瑞说。

减少损失需改变果园管理

灾害已经发生,专家更深层考虑地是如何减少损失,保住这一年收成。“现在没死的果园已有部分开始落叶,预计秋季上市前落叶还会更普遍。”束怀瑞说,果树出现落叶、整体花芽不饱满,证明树体太弱。他建议,果农应改变以往的果园管理习惯和管理措施,早日施基肥、集中施基肥,为果树下一步果实生长打好基础。“另外,还要重视果树越冬问题。因为,前期大涝、后期大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因此,在两个极端环境中,果树要在株体养分不足的情况下,自然越冬很有困难。”束怀瑞表示,不要让灾害在今冬上演,这将是一件让人非常心痛的事情,特别是在烟台这个全国高效、优质、代表着中国种植管理技术最先进的苹果产区更加不应该。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林新忠王强

果农在进行苹果田间管理YMG记者姜乾摄

■本期嘉宾:

束怀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果树首席专家。

新闻推荐

栖霞机关运动会全民健身嘉年华

本报讯(YMG记者邵壮通讯员林新忠王强谢忠劼摄影报道)秋风送爽、硕果飘香。14-15日,2013年栖霞市机关运动会在东山体育场成功举办。14日...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