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喜馍大卖 新衣春联失宠, 昨日福山、栖霞、海阳三地上万人赶桃村大集,新农村变化大
昨天是栖霞市桃村镇赶大集的日子。这是节前最后一个整集,福山区、栖霞市、海阳市三个县市区的市民竞相赶来选购年货。大集摆设成“十字”形,横纵长度均超过两里地,投放摊位上千个,商品约2000多种,客流量达万人。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桃村大集,曾是胶东地区最大的集市之一,时至今日,它热闹依旧,规模更胜。可细看摊位上摆设的年货,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福字、喜馍卖得欢,而新衣、春联的销量减了不少。乡镇大集,这个象征着传统、热闹的地方,折射出了农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也反映出农村社会的新变化。
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
春联少人问,“福字”近脱销
上午9点,记者赶到集口时,交叉处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早已堵得水泄不通。过往司机不断鸣响喇叭,却难以挪动一步。“以前这里很顺畅,可今天是节前最后一个整集,附近村民都来备年货,堵塞也就难免了。”桃村镇大楚留村的刘姓村民边紧随着人流边介绍,“年前腊月二十九还有半个集,但东西数量少,只赶到上午10点左右,中午还要回家吃团圆饭,因此今天的年货最充足,赶集的人也最多,估计下午三四点才能散。”尽管集市规模庞大,但设放的摊位却并非杂乱无序。在集头,就有商贩打扫出了干净场地,将福字贴、年画、中国结摆一排,形成了一块“饰品集中区”,里面有十多家销售摊位。围绕这小块区域环看一遍,记者明显发现红彤彤的对联甚少,满地平铺的大多为金灿“福”字贴。“这几年,对联生意确实一落千丈。”一位潘姓商贩摇头说,“今天我只进了40幅春联,留待应急用,只求能卖完,不指望它赚钱。”追问春联生意不好做的原因,商贩介绍,春联一般贴在外墙老式木门上,可如今,农民种地靠机具,而木门太窄,添置的新家伙无法搬进院内,许多农户都将木门拆除换上了铁门。而且,到处实行旧村改造,村民都搬上了楼房,春联自然没有了用处。改善了居住环境,村民的传统习惯却未变更。市场上,“福”字贴替代了春联,销量大增。“从早上7点到现在,约莫卖了有200来副。”面对记者的问题,潘姓商贩扒拉着钱包数了一通,然后直言不讳地说,这种生意,一年也就一次,“估计,这一天下来,我这1200幅的数量能全部卖完。”
地摊装没人瞧,专卖店生意好
“芹菜、韭菜,全部两块五!”伴随着集市上的叫卖声,记者缓慢向集市深处挪动。只见蔬菜、食品和糖果等年货摊位前围拢着众多市民,讨价还价声不绝入耳,呈现出供销两旺的热闹景象。“人家的生意好做,我们这儿却萧条了。”在拥挤的人流中,记者注意到,处于中心位置的服装区却乏人问津,而且货架上,成人装占了不到一成总量,大多数都是儿童服装和内衣装。“现在生意不好做,你看大家走到这儿脚步就加快,根本没有住脚的意思。”问起生意情况,一位斜倚在铁架上的商贩连连摇头,“市民肯定要买新装,但现在很少有人会在地摊买,多数都去了品牌店或者大商场。”
用支架临时搭建起来的服装摊,几乎每家都摆设了50件货品以上,其价格也几乎全在百元以下,比商场要低下一大截。这么便宜的东西为何没销路?“以前生活不是很富裕,村民买东西只图便宜。如今许多人靠苹果发了家,腰包一鼓,就开始讲究生活质量了,特别是年轻人,吃穿用都讲‘牌子\’,哪还会看上这些地摊货。”一位陈姓摊贩说,他也正在琢磨“转型升级”,放弃设地摊,“现在的生意没法和旁边的专卖店比。以前的老顾客也越来越挑剔,看来还是得租间门面卖点品牌服装。”
“在大街上买衣服不方便,连个试衣间都没有,大小号也无法试。”一位村民给出了理由,“商场都设有空调,暖和,服装品种也多。”
自家不再蒸馍,集市上买喜馍
除了选备猪肉、干货、海鲜等生食品外,在食品区域,往年农户都是自家蒸的喜馍也冒着热气搬上了集市,而且销量非常不错。“一包两个,共3块钱,够你三口之家吃上两顿。”桃村大集两边的店铺有上百家,其中有四五家定位为食品店,其中就有部分商家将店铺销售柜搬到了集市上,他们边在店铺里面现做边搬到集市现卖。“我来十个,你给稍微便宜点。”尝了一小口喜馍,一位村民立即开始掏钱选购,“味道不错,价格还算实惠。”
以前,在年关,农户家家蒸喜馍,现在怎么都到集市上买了?“这儿喜馍不贵,一兜也就3块钱,准备上10兜就足够全家整个正月所用。要是馒头自家蒸的话,要分三四锅,费时费力,而且做出来的口感还不如人家。”说着,后白马夼村一位赵姓村民乐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声中透着幸福,也透着喜庆。
新闻推荐
生死边缘亲情总能创造奇迹, “熊猫血”弟弟患白血病,姐姐与他高位点配型成功
YMG记者初阳摄影报道昨天清晨,在毓璜顶医院三楼血液科病房,39岁的丁朋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天空默默出神,几只鸟儿横穿飞过,轻盈自由,他的眼泪悄然滑...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