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修布女工当上十八大代表, 王少琳26年未休一天假,修过的布能绕赤道半圈

今晨6点 2012-11-02 00:42 大字

趴在三尺高的工作台上,拿着小镊子、小梳子、小剪刀,一点一点将胚布上的瑕疵修好……在过去的26年里,栖霞市金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王少琳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当了26年修布工,累计加班时间超过一万小时,修过的疵布达2万多公里,等于从赤道绕地球半圈的距离。凭着这样的敬业精神,这位平凡的修布女工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十八大代表。

如今的王少琳,尽管集各种荣誉于一身,却仍然像从前一样,每天悄悄地早到晚归,默默地辛勤工作。单位领导也曾考虑过要给她调换一个轻松点的岗位,但每次都被她回绝了。她说:“工作的时候也觉得累,但是要离开还真舍不得。趴在修布台上,我就觉得踏实。”

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新忠王强少尉贵思摄影报道

18岁当上修布工,产量质量20多年全厂第一

1986年,18岁的王少琳初中毕业后进入纺织厂到整理车间当修布工,她很快发现修布岗位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把关不严,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这让她丝毫不敢懈怠,像个“机器人”似的不知疲倦地工作,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第一个完成定额,一人能干一人半的活,产量质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厂第一。为了这些“第一”,王少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记者见到王少琳时,她正聚精会神地修补一个瑕疵,用修布针将纱线挑起,用小镊子将其一点点地夹细,使其与原纱一样粗,再用小梳子刮平。这个动作,她一天要做几千次、上万次,其中的枯燥、乏味、劳累可想而知,但王少琳投入极大热情,26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修布。

整理车间主任程春艳这样评价王少琳:“责任心极强、工作最为认真。在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下,经她手修的布从未出过质量问题。”

26年不休假,加班时间超过一万小时

同时进厂的30多人现只剩一半多。修布的确枯燥,每天趴在工作台上,面对“竹节纱”、“断经”、“百角”等疵点,不敢有半点马虎,布头落在脸上、眼睛上,让爱美的女工很苦恼。如此环境里,谁能想到王少琳工作26年从没休过一天假。

公司没搬迁时,王少琳的家离公司近,不论刮风下雨,早晨总是不到6点就上班,别人上班时,她已工作了一两个小时。同时,她又是下班最晚的一个,往往别人吃过晚饭,她还没走出厂门。有人算了一笔帐,26年来,她加班一万多个小时,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四五年的活。加这么多的班,王少琳从不比别人多拿一分钱的加班补贴。有一次她扭伤了腰,还硬是歪扭着身子来上班,只在后背上贴了一片膏药。

靠着这股拼劲,王少琳成了全厂的技术能手和生产标兵,2009年被提拔为车间的轮班长。这是公司里最小的一个领导职务,但是责任重大,王少琳不敢有一丝马虎。

她带出的徒弟个个都是骨干

记者在整理车间采访时,90后女工牟颖超遇上难题,跑到师傅王少琳身边请教。整理车间现有72人,其中20多人是王少琳的徒弟,她们都是车间的骨干力量。

带徒弟是个苦差事,影响自己的产量,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可一来新工人,王少琳就主动要求带徒,技术上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地传。徒弟独立工作后,她也经常过去指导帮忙。她说:“只有把徒弟教会带好,大家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不累。”

“王少琳是一位热心肠的好姊妹。”这是比王少琳大3岁的“老徒弟”孙秀玲对师傅的评价。孙秀玲说,有一次她生病住院,师傅下班后买了水果,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医院看望她,嘱咐她安心养病,她的那份工作由师傅为她顶起来。

新闻推荐

共享书法艺术之美, ———烟台市书协“百县千村”文化下乡活动栖霞站侧记

金秋的栖霞瓜果飘香,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10月31日上午,天空中忽然飘起了小雨,秋风也带着寒气,烟...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