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求学 面试零分,杨振声惋惜不已

半岛都市报 2022-03-28 00:51 大字

正在创作时,刚刚毕业于燕京大学的同乡董秋斯和张采真前来告辞。得知沈从文求学的愿望,董秋斯立刻决定带沈从文到燕京大学报考。

1926年9月,秋高气爽,“一个高大的男人正审视着他,沈从文正纳闷,董秋斯过来指着高大个子的男人给沈从文介绍说:‘从文,这是我们中文系的杨振声杨教授。’”著有《沈从文的朋友圈》的杨雪舞撰文称,杨振声对沈从文早有耳闻,“我看过你的不少文章,写得很漂亮。”

面试零分,彻底给沈从文关闭了求学的大门。

在杨振声的安排下,沈从文参加了燕京大学9月20日的特二年制国文班入学考试,这是一次特殊的单独面试,然而,遗憾的是,沈从文“一问三不知,得个零分,连两元报名费也退还”。多年后,沈从文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这次面试,他的大学梦再次破灭。

对此,杨振声的儿子杨起先生说:“父亲知道结果后非常惋惜,他问那个主考人:这样的学生你们都不要?”显然,对于这个结果,杨振声是没有想到的。不过,也正是这次没有录取,反而给了沈从文一个全新的身份:大学讲师。被沈从文视为伯乐式人物的徐志摩,一直在从经济和事业上帮助沈从文,就在考燕京大学落榜的第二天,沈从文就参加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

两年后,沈从文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提到想进上海美专进修绘画,徐志摩回信说:“还念什么书,去教书吧!”因为他们的好友胡适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从一个北大的“蹭课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学教师,并遇到了终身挚爱张兆和。

在沈从文从上海中国公学到武汉大学中流转的时候,杨振声仍然在为沈从文未能留在燕京大学而遗憾。“1929年,杨振声在燕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就着重讲解了中国新文学的现状,并选取了中外有代表性的作家,上半年选讲的为五四以来的中国作家,如鲁迅、茅盾、蒋光慈、郁达夫、沈从文等,外国的则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哈代等。他曾多次向学生们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小说作品”,《友朋从文》的作者王道先生说,杨振声在外一直把沈从文视为文学才子。

杨振声字金甫,后改为今甫,1890年出生在山东蓬莱水城的一个渔民家庭,比沈从文大12岁。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杨振声凭借聪慧的头脑和扎实的功底,顺利完成学业。中学毕业后,他就在蓬莱八中教书,并在此时娶妻生子。1915年,杨振声以25岁的“高龄”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9年考取官费,与冯友兰、何思源等一起赴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来青岛前,他的身份是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

1929年7月,杨振声成为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后来被推选为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在确定聘任教师的名单中,国文讲师名单第一个就是沈从文,可见杨振声对沈从文一直是十分器重的。

新闻推荐

筹建新校 杨振声抵达青岛

1930年6月23日,由天津到青岛的长平丸上,一位儒雅之士感慨万千,他,踌躇满志,一所全新的大学即将在他的带领下获得新生;他,...

蓬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