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融墨镌 ——简述亳州历代书法家

亳州晚报 2019-01-11 09:06 大字

[摘要]——简述亳州历代书法家

魏王曹操唯一刻石拓片曹操宗族墓出图部分砖文亳州《北齐造像石刻》曹植《鹞雀赋》拓片《大飨碑》残碑拓片 明亳州诗人薛蕙丹书石刻明亳州文人薛凤翔书迹清大书法家梁巘墨迹

◎何建

亳州是一座具有3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自三国时期,以曹操父子引领的“建安文学”,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又一代人。文学的繁荣,奠定书法艺术强有生命力的发展,如果说文字是书法的根,那文学无疑是书法的魂。中国传统智慧和审美的融合,决定了书法的作用与地位,作为中国艺术中最为高妙的艺术形式,有着很好的历史铺垫和现实文化基础。因为书法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渗透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中。

陈抟老祖墨迹

亳州书法史,上至汉魏,下迄民初,涌现出大量的书法高手和书法艺术作品。按照书法体系,这些艺术作品囊括了篆、隶、草、行、楷。书法艺术形式也极具多元化,有碑刻、拓片、砖刻、楹联、中堂、题跋、书札等。

亳州历代书法高手及其作品只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严格意义上不是传承有序的,但还是多有渊源,互受影响。如明代的亳州大文人薛蕙,曾有幸目睹陈抟老祖仅存的对联,十分激赏称:“其字体雄伟不凡,兼有古人之法度,亦非近代书家之比也。”

首先书法有“法”,而不是狭义的拿毛笔写汉字符号,这个“法”是指什么呢?千百年来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笔法,笔法是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写实践中总结的用笔经验,或者说用笔规律,这种神秘笔法的传承在中国古人一直是沿袭着家族式传承模式。拨开这笼罩在书法上的迷雾,我们发现,书法的基因密码其实就来源于二点:文字与文学,文字是书法的根,文学是书法的魂。亳州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文人骚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亳州的书法发展。

汉王朝灭亡后,从三国到隋统一,历经了400余年政权割据与迭代的时期。北方的西晋,灭亡之后分裂为五胡十六国,继而形成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朝代。南方的东晋统治不足百年,接着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迭,整体上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汉魏之象,简单的说就是中国北方书法的气象,汉魏连在一起说,是相对于东晋为代表的南方书法而言,南方书法的特点是细腻、婉转,北方书法的特点是朗阔、苍茫有力。

亳州书法可以作为中国北方书法的代表,亳州历史上是曹魏的陪都,这一时期,成就者举不胜举。像曹操仅存于世的“衮雪”二字,笔力遒劲,雍容大度,富有帝王气息。

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这位爱酒的诗人,其文学成就的光芒掩盖住了自身的书法造诣。他给我们留下了像《鹞雀赋》等词采华茂、骨气奇高的书法作品,若称其是中国书法史上领军级的书法高手,毫不为过。细观其书法作品结体古朴天成,有汉张芝章草之法,亦有楷书先师钟繇之意。

历史存在很多遗憾,同时有很多令人惊叹的幸运。像在书法界一直存疑而且早已消失的《大飨碑》,残碑就于2017年在亳州石大营村被发现了!此碑被史上称为“三绝碑”,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由曹植文,钟繇书,曹操爱臣、八分书极高水平的大书法家梁鹄刻。

上世纪七十年代亳州发掘的凤凰台一号墓、董园一号墓、元宝坑一号墓、二号墓等,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残砖和砖文,是研究秦汉书法史的又一巨证。能透过其上的刀锋看笔锋,那是个五体俱全的年代,既有成熟的隶书和恣肆的大草,也有严谨的楷书等,章法和结构更是简洁、新颖。

北碑的典范——亳州《北齐造像石刻》及隋墓志铭。1965年,在那个“红卫兵造反破四旧”的年代,原亳州咸平寺藏经楼被拆毁,楼下一古墓,墓顶由断碑封固,上有北齐年间石刻十余方。其结字厚重朴茂,用笔方圆兼备,有楷有隶。1973年3月至9月在亳州丁瓦房窑场发掘的一号隋墓、二号隋墓墓志铭,刻字等都属于同时期的书风,虽来源于民间,亦不失魏碑风采。

陈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名的道学家,亳州人。精书法,但墨迹传世极少,仅有一联,史称“天下第一联”。用笔矫健泼辣,结体险绝。清康有为视为珍品,研习临摹,深得其法,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但此联真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流入海外,刻石现存于龙门石窟的,为明人摹刻。陈抟的福寿二字刻石,在今山东蓬莱一带皆有。亳州陈抟庙有一福字刻石为今人复制品。虽然陈抟传世书法作品极少,但是在亳州书法史乃至中国书法史上,作为书法家的地位,是绝对成立的。

明清以来,亳州经济发达,素有“小南京”之称,同时又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文风鼎盛,推动了亳州书法的发展,书法就是视觉化的文学,尤其与诗词散文相关联。汉字形音义的艺术化,分别对应着书法、音乐、文学。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音乐与文学的艺术化手段融合在形中,让书法成为无声的音乐、有形的文学。书法是文学的表达,书法也丰富了文学。亳州明文臣薛蕙,诗词歌赋的高手,同时善书法。所书《薛公墓志铭》,用笔精到,取法二王,实属行书中的精品。薛蕙之孙薛凤翔以著《牡丹史》而闻名天下,曾在亳州孔庙照壁上,书有四个擘窠大字“宫墙万仞”,笔力苍劲老道。据传,清乾隆年间照壁坍塌,“墙万仞”三字损毁,重修孔庙时,由大书法家梁巘补书。

梁巘,字闻山,号松斋。一生命运多舛,清代著名书法家,博涉诸家。以工李北海书法闻名于世,书法造诣高深,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曾授官湖北巴东县知事,晚年辞官回安徽,主讲寿春循理书院。在清代与王澍、刘墉、王文志书法家齐名。当时有“南北二梁”之说,“南梁”是钱塘大学士、大书法家梁同书,“北梁”即是梁巘。他是清代名家邓石如真正意义上的伯乐,为邓石如的艺术道路提供极大的帮助。梁巘在其书论上提出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观点,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书风影响很大。梁巘书法作品及碑版较其他书家相比,留存很多。

清代亳州的书法名家还有很多,如吴楚齐、孙之城、胡大刚、邓如壁、李锦衡、胡纯厚、胡维善等。

图片部分来源于《亳州历代书法家作品选》

新闻推荐

蓬莱28处防护林内违法建筑被拆除

晨报讯(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辛宁张厚龙耿庆庆摄影报道)25日,蓬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30余名执法人员赶赴蓬莱阁街...

蓬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