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莱通过招引顶尖技术、高端人才、科研平台,引领产业质效升级, 创新基因植入企业“大脑”

烟台日报 2017-11-20 09:23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义忠高林乃栋衣丽YMG记者郭超)“去年利润还是负的,今年前9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净利润1100万元。预计明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蓬莱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办主任秦睿智介绍,几年间,该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10项发明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秘诀就在那座不起眼的染料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生产车间2016年达产,而染料研究院提前两年就已建立。

先建研究院,再建生产车间,是蓬莱企业视创新为生命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蓬莱市通过招引顶尖技术、高端人才、科研平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研发“拳头产品”和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企业自主研发成就“蓬莱创造”。蓬莱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品牌。近五年,该市共承担上级科研计划64项,其中国家级12项,争取上级经费7000多万元。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换血”。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东莞凡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晓明,是“千人计划”专家蓬莱行活动现场签约的5名专家之一,主要从事通讯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10月中旬,山东音为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蓬成立,主要进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将为当地相关企业提供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该市把人才优先发展放到增强城市实力和活力的战略位置,出台了“仙境英才”引进计划,确保专家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今年前10个月,共引进“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52人,其中“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人,签订产学研协议10个。

产学研合作成企业创新发展“标配”。为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蓬莱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百工程”,每年筛选100家企业,联系100家科研机构,引进100项先进适用技术,让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姻”,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目前,全市100余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0%。

新闻推荐

蓬莱探索人才内部交流机制, 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本报讯(通讯员吕鹏君YMG记者郭超)蓬莱市通过广泛摸排、自主申报、人才推荐等形式,统计收集全市范围内现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信息,经征求人才意愿后按专业领域、个人特长等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