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跑工地用废3辆自行车”, 专访开发区建设“拓荒者”之一于学斌

今晨6点 2016-10-01 22:08 大字

YMG记者汪道霞通讯员马述光摄影报道

开发区建设大厦曾是于学斌工作过的地方,我们采访的地点就在这里。这座普通的高楼,曾是开发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沧海桑田,开发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这成了一座普通的老建筑。

从开始走路去各个工地,到后来骑三轮摩托查看工程进度,开发区城建的盘子越来越大。从一片“荒滩”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经济重区,离不开城市建设者们的付出和努力。作为开发区建设的“拓荒者”,于学斌的经历,更代表着那一代人的经历。

对夹河有感情,所以来“拓荒”

《今晨6点》:您曾经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会选择来开发区“拓荒”?

于学斌:我原来在栖霞香夼铅锌矿工作,来开发区工作想法很简单。我原来当过兵,那个时候条件比较辛苦,部队都是自己种菜吃,我们就在夹河附近种花生、种番薯,对夹河这一片地方有感情。来建设开发区的人,有一部分是从市里其它地方调过来的,也有公开招聘选拔的各类业务人才,我是通过应聘选拔上的。

我1988年来烟台开发区工作,在烟台开发区建设环保土地局基建科管建设。那会儿改革开放没几年,开发区看上去,一大片都是荒滩。当时开发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只有36平方公里,市中心就只有一小片区域。现在“西部大厦”的位置处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但是当时叫“西部”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比较偏远。建筑方面看,没有几栋像样的楼房。

每天都忙着跑工地

《今晨6点》:当时条件艰苦到什么程度?

于学斌:我来的时候这附近没有农贸市场,大家都是自己开垦一片地种菜吃。吃菜是个问题,住房更是问题,当时房子供应非常紧张,我先后搬了6次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了稳定的住所。烟台靠海,风又大,我们这里刚好在风口处,冬天的时候经常遇到风大的天气,吹得沙子满天飞,要是开窗户,房间里的桌子上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

我在基建科负责各工地安全检查,监督工程进度。这个工作决定了我每天都忙着跑工地。开始的时候,我是走着去工地的,晚上回来时,经常裤腿和鞋子里全都是沙子。后来,单位配了一辆自行车骑着下工地,但是由于道路没修好,在沙滩上骑车费劲不说,自行车也磨损得快,我用废了3辆自行车。再后来经济发展了,开发区建设也快了,单位给我们科室配了一辆三轮摩托。

现在的工地有塔吊、专门的搅拌站,机械化程度高。我刚来开发区工作那会儿,工地施工几乎全靠人工,工程进度非常慢。

1993年城建“面上开花”

《今晨6点》:上世纪90年代的“大开发”带来哪些成果?

于学斌:1993年、1994年开发区城建已经“面上开花”了。原来建的大楼主要是住宅楼,而这个时期厂房也多起来了,我记得当时我还参加了许多厂房建设的安全检查。开发区的建设热火朝天,我们对工地的要求也非常严,只要下去检查时工人没带安全帽,工地没挂安全网,就给它曝光,严重的还让工地停工整顿。

到了1993年,成果非常突出,开发区路通了,小区建设成型了。以科技大厦、工贸大厦(现在的银河广场)等为代表的高层建筑多了,全区城市建设的大框架就此拉开。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区有了旭日小区、华电小区、凤台小区等多个小区。西蒙西轴承公司、氨纶公司、海虹涂料、钢格板厂等数个工业园区也在开发区建起来了。

经济发展了,人也多了

《今晨6点》:21世纪初期开发区城建发展如何?

于学斌:2000年前后,浪潮LG、现代重工、富士康、上海通用等一批行业巨头相继落户开发区,开发区经济有了大发展。2000年之后,城市建设可以说是飞速发展,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工程进度加快了许多,对工程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建筑物都是砖混结构,造价也相对要高一些。

2002年9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将福山区古现镇、八角和蓬莱市的大季家镇划归烟台开发区管理,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扩大到228平方公里。经济发展了,来开发区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城市基础设施也开始完善起来,一些原来狭窄的道路也拓宽了,小区绿化效果也非常明显。

开发区正在补短板

《今晨6点》:现在开发区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于学斌:我是2005年退休的,尽管现在不在岗位上,但是作为开发区的普通老百姓,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开发区的建设。近几年,开发区发展更快了,尤其是不断有一些大型工业项目引进开发区,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区成了名符其实的现代经济新城。经济发展也给烟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很多住在市区的市民都在开发区上班。

开发区发展较快,主要是工业相对发达,城市建设档次和经济地位不太相符。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开发区缺乏大型高档的商业中心,有的市民住在开发区,也在开发区上班,但还得经常去市区购物。我听说现在开发区正着眼于大力建设商业综合体,将第三产业短板补上来,希望开发区的未来会更好!

开发区建区伊始的城建工作

□人物名片

于学斌出生于1945年,当过兵,曾在香夼铅锌矿工作。1988年通过应聘调至烟台开发区建设环保土地局基建科,常年奔波于各大工地,是开发区建设的一名“拓荒者”。

敬请明日继续关注,鲁东大学副校长、环渤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新华,讲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从梦想到落地的全过程。

新闻推荐

岛上居民突发病直升机抢救脱险

晨报讯(YMG记者初阳通讯员冯小荧摄影报道)21日14时45分,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蓬莱救助值班室接长岛应急办救助信息:蓬莱以北35海里处,南隍城乡上一名男性...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