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烟台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烟台市港口经济面临全新契机,东方海上丝路首航地整装再出发

今晨6点 2016-10-01 20:33 大字

YMG记者李少鹏摄影报道

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烟台与国内多个沿海城市并列其中,这让烟台一举站上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烟台的港口发展、经济建设面临全新契机和空间,东方海上丝路首航地也将整装再出发。

■回顾历史

海上丝路首航地“城市名片”正唤醒

“战国时代,强大的齐国与海外诸国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烟台的芝罘等港口就是当时的著名口岸。”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姜曰象说。2008年,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蓬莱市召开,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董建国代表专家学者明确提出“中国第一次通过海上对外开放是从登州(烟台)开始的”;2009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将蓬莱和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九座城市一起,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这标志着烟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的历史地位得到明确,这张一度沉睡的城市名片也被逐渐唤醒。

■梳理当下烟台已直通全球100多个港口

从过去的一条登州水道起步,如今烟台已拥有10大港区、5处一类开放口岸,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更成为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以及中国进口铝土矿第一港。而随着实力的增强,烟台港已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在“一带一路”沿线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在遥远的非洲,烟台港正全权负责几内亚博凯内港码头的建设运营及管理任务,港口设计每年可通过铝土矿1000万吨,将从产、供、运、转、销等各个环节巩固烟台港的大宗支柱货源体系。作为烟台港未来发展核心港区,西港区已经进入“边生产、边建设”的全新阶段。如今登临开发区大季家峰山向东北海眺望,只见西港区内遍布粗壮的输油管线、高耸的储油罐体、巨大的装卸设备。而30万吨矿石深水码头也顺利投产,烟台实现“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码头,靠泊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大港梦想成功向前迈出一大步。

■展望未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面临全新机遇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鉴照过往、印证当下,也让未来更加清晰。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到如今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再到“一带一路”划定全新版图,烟台已经面临更大的机遇。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认为,“一带一路”是近年来含金量最高的国家战略,不仅会带动现有的港口建设和发展,提升烟台的城市知名度和经济潜力,更将有力推动一系列在规划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落地实施。以中韩铁路轮渡为例,项目建成运营后,来自韩国的列车可以经轮渡抵达烟台,在通过即将开通的德龙烟铁路,以及现有的石德线(石家庄-德州)、石太线(石家庄-太原)等铁路,直接抵达新疆并向西一路开往欧洲。“我们测算过,这比如今从连云港出发运输缩短了400-1000公里路程,更免去了货物在列车和轮船之间的装卸,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刘良忠说,“这不仅有望形成一条新的欧亚大陆桥,更与‘一带一路\’战略无缝对接,届时烟台有望拥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双重政策叠加优势。”

西港区30万吨矿石深水码头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著书叫响烟台“海上丝路首航地”, 烟台学者刘凤鸣的著作引众多中外学者点赞,联合国丝绸之路项目总顾问为其作序

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政界、商界、学界等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然而早在2007年,烟台就...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