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莱百名专家沉底农村一线, 与群众同吃同住,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烟台日报 2016-10-01 17:05 大字

“冬天是果树修剪的关键期,以往专家进村送技术,多半是当天来当天走,一个村顶多呆半天,我们对一些关键技术难以吃透。”昨天,蓬莱潮水镇一村村民王德水告诉记者,“这次可不一样了,果树专家吃住都在村里,白天地头指导,晚上村委讲座,我们也学的清楚明白,明年春季果树发芽率心里更有底了!”

像这样的点赞声在蓬莱农村声声入耳。连日来,该市的“专家服务月”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近百名专业技术人才趁着农闲时节,卷着铺盖卷“沉底”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这次专家下乡,一改过去‘蜻蜓点水\’走读式的服务方式,大家住在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让‘寄宿制\’成为常态,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化为‘零距离\’。”该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服务沉下去,此次活动全部推行脱产服务,要求每人每次驻村服务时间保证7天以上。”该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张春光介绍。此次活动,该市选取农业、卫生、文化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三百人才”,采取农业专家驻村、卫生专家驻镇、文化专家包片等形式开展服务。其中,农业专家围绕农业、渔业、畜牧业等领域,进行田间地头指导、惠农政策宣传、理论知识传授等;卫生专家通过到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坐诊,并通过巡回开展健康讲座、咨询等服务方式提升基层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文化专家每人包片联系2至3个镇街,开展送图书下乡、组织文艺表演、文化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扎根基层,服务实不实,效果如何保障?为确保人到心到,该市用制度予以约束。“上午8点到大辛店镇龙阳村,指导村里的板鼓队排练;下午1点半在小门家镇综合文化站,给45名文化骨干上了堂文艺讲座;傍晚5点半到村里集镇,帮助大道刘家村组织‘村晚\’……”,翻开该市文化馆馆长王勇的“基层行服务日志”,每天工作行程记录的密密麻麻。在推行“寄宿制”的基础上,服务实行“有痕工作法”和日志管理模式,每名专家人才都要将自己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效果等如实记录,并作为最终考核依据。近一个月,近百名专家累计开展各类现场教学、培训160余次,解决果树养护、医疗救助、文艺活动编排等实际问题960多项,服务群众2万余人。

服务是否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还得让群众审核把关说了算。刚在地头听完讲课的大辛店镇邱山店村村民张厚勇,从农业局技术专家手里接过了一张服务效果评议表,“这张纸挺薄,但意义很厚,让我们老百姓也能说了算”。为了确保服务质量,该市在由组织、人社等部门对活动期间专家表现给予评判的基础上,实行“一件一落实、一事一评价”机制,增加群众评分比重,对每名专家开展的每项服务,至少征求3名被服务群众或党员代表对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意见建议,并按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档次予以评价。“下基层众送服务,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很有压力,但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参加此次服务的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贵胜表示。通讯员高林李林涛王晓龙YMG记者召溪刘洁摄影报道

农业技术专家田间现场指导。

新闻推荐

市委农工办抓“四风”转作风筑常态, 8项整改目标圆满完成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市委农工办坚持“集中改、转作风、建机制、促工作”四轮齐动,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实践活动确定的8项整改内容的阶段性目...

蓬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