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敢叫黄土变黄金, ———看刘家沟村如何发展高效农业

烟台晚报 2016-10-01 11:45 大字

YMG记者王冬梅通讯员马继山栾先杰王志维

5月3日,在蓬莱市刘家沟镇刘家沟村东的茂盛绿色果蔬基地,茂盛果蔬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大棚里采摘、装箱、发货,忙得不亦乐乎。自2015年以来,刘家沟村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另辟蹊径,建设绿色蔬菜大棚,发展高效农业,创新营销模式,将黄土变成了“黄金”。

全村发动大学生回乡“摆弄地”

“咱蓬莱人,传统优势种植的果树、葡萄现在已趋饱和,如何另辟蹊径,需要动动脑筋。”作为当家人,村委会主任刘书第的理念总是先人一步。刘家沟镇刘家沟村,土地肥美,气候温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可谓“寸土寸金”,如何发展高效农业,村两委班子成员早就动起了脑筋。南到江浙,北到黑龙江,省内到过寿光、昌乐等地,他们考察蔬菜大棚、日光温室,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好思路。

2015年,由刘家沟村委发起,茂盛果蔬合作社主导,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筹措资金统一管理,首批15个蔬菜大棚顺利落成。棚主当中,有摆弄了半辈子黄土地的地道老农民,也有科班大学生———茂盛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孙声旺,35岁,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一名高材生,选择回乡“务农”,不仅源于他骨子里对这片厚实沃土的热爱,更源于他对高效农业的信心。

科学管理“以棚为家”从头学起

从纸上的蓝图到现实中的大棚,并非一帆风顺。且不说繁琐的种植和管理,单单是土质和气候,对于刘家沟村这些种菜的“新手”们,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种植户们并没有气馁,他们一边外出考察,一边从网上学、从微信学,合作社还专门邀请蓬莱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魏福敏多次前来指导。

摆弄蔬菜大棚,是个不折不扣的体力活,不仅要根据天气及时调整通风、采光条件,还要时刻关注棚内温度、湿度。棚主付建顺一家,干脆把“家”搬到了大棚的简易房里,育苗、移栽、掐尖、抹岔,样样数数都从头学起。已经年过六十的付建顺,接受新事物的热情一点不逊于年轻人,“对于无公害蔬菜标准,合作社的原则是,使用有机肥化学合成的药剂一律不用。我们实事求是:合作社的蔬菜标准目前是介于无公害和有机之间,不能算是有机蔬菜,只能达到绿色蔬菜标准。出产的果蔬每天都要进行药物残留检测,不合格的绝不上市。”付建顺边说边打开手机,小小的手机界面上,大棚里的情况一览无遗。合作社给所有温室大棚都安装了实时监控,用手机就可以对每个大棚的日常管理进行监测,“现在我不管去哪儿,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棚里的情况。”

网上卖菜“互联网+”用到营销中

不光种植和管理方面熟练使用手机和网络,茂盛果蔬合作社的销售,更是将网络运用得淋漓尽致。孙声旺聘请专业设计公司为合作社设计了标识系统,在蔬菜和甜瓜批量上市前夕,大规模地在网上和公众微信平台上宣传,会员制、配送制等一系列的现代营销模式,更是熟练运用于营销之中。在孙声旺建立的微信群里,种植户、农业局蔬菜站专家、寿光蔬菜专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棚内现场图片、种植过程、采摘过程都会在群里发布。

对未来的路,孙声旺有明晰的思路:“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种植模式了。建设高效大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我们瞄准的是集高效种植、生态餐饮、观光农业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将来要建设采摘、垂钓基地和生态餐厅,营销模式必须要跟上。”“我们最终目标是将合作社基地建设成为蓬莱老百姓的菜篮子,为蓬莱老百姓提供优质放心的新鲜果蔬。”刘书第信心满满地说。

又一茬西红柿即将上市。孙声旺摄

新闻推荐

蓬莱集中整治露天烧烤, 烧烤炉全部进入室内

本报讯(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张厚龙张鸿韫)夏日来临,露天烧烤又有抬头之势。记者昨天获悉,蓬莱市城管执法大队对露天烧烤进行集中整治。目前,通过集中整治,...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